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 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译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著有《各自的朝圣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译有《悲剧的诞生》等。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德) 尼采
出品人:
页数:122
译者:周国平
出版时间:2014-2
价格:2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40807
丛书系列:青年尼采作品
图书标签:
  • 尼采 
  • 教育学 
  • 哲学 
  • 教育 
  • 西方哲学 
  • 周国平 
  • 文学 
  • 德语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弗里德里希·尼采,19 世纪后期最伟大的哲学家,独自一人在欧洲文化中游荡。他与传统辩驳,同时也成为传统的一部分。1889 年,尼采在都灵的街头,看到了一匹被马夫虐待的马。在那个瞬间,他心生悲悯,抱住了马的脖子。这件事导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在本书中,尼采对当时德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和思索。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悟性、艺术直觉和古典人文修养,为天才的诞生和文化的创造培育适宜的土壤。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评分

首先提出两个教育问题,一扩大一缩小,类比当下,一个是扩招。尼采认为,任何关于提供谋生方式的学习,都不是真正的教育,一句话,太功利。 第二个是专业细分,沦为零件和工厂,每一个门类都疆界分明,束缚了知识的自由。 尼采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1、哲学的悟性...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术胖仔,真想拥有尼采的语言功底,拥有昆体良的雄辩修辞!

评分

尼采28岁时的作品,一组未完成的讲稿,生前已经放弃发表,似乎也没有认真整理,因此稍显凌乱。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教育是一场骗局”:尼采认为,教育(尤其是细分化的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被裹挟,教育本身对这些人并无实在的益处。他认为教育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扩大和普及教育,这将导致功利,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赚钱;一种是缩小和削弱教育,这将导致集权,教育成为国家利益的工具。尼采似乎更倾向于后一种;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非常喜欢他的“骗局论”:大多数骗局都是多数人裹挟少数人做的,比如穿衣服、婚姻;但少数人裹挟多数人的“骗局”,想不出其他的例子。这种“骗局”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如果不让大多数人接受教育,那么就不可能筛选出少数人。至于这种教育对大多数人是否有益,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评分

老师应该读的,做机构更应该读

评分

写给少数人的书

评分

1.独木不成林,自我教育不等于自己一个人学习。尼采所说的“为天才工作”的观点,我更愿意理解为创造、培育适宜的人文教育环境。 2.你关心这个问题吗: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我们该如何发展自己? 我的观点是,职业教育无可厚非,我们就是要先学会生存,实用主义哲学可以派到用场。真正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去单纯的知识技能教法。另外就是“无用”的教育,或者另一个名字是人文主义的教育。人文教育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哲学、艺术、历史、古典文学,甚至自然科学等等。学科间的界限本来也并非那么明显。重要的是兴趣、愉悦与好奇心,知识习得是副产品。 3.人文教育的心境:无所事事 漫无目的 优哉游哉,惬意生活在当下。 4.需要批判的一点:经典和当代可以并行,且有必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