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重量

道德的重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瑟·克莱曼(Arthur Kleinman,又名凯博文),1967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哈佛医学院社会医学部主任和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现任哈佛研究生院及医学院终身教授。

作为国际医学人类界和精神卫生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于1980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医学人类学勋章。1983年起,任美国科学院医药学部终身委员、美国人文和科学学院院士、美国社会科学委员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和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资深顾问,并曾获美国人类学学会的最高奖项––博厄斯奖。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阿瑟·克莱曼
出品人:
页数:276
译者:方筱丽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2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3292
丛书系列: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阿瑟·克莱曼 
  • 社会学/人类学 
  • 道德 
  • 道德的重量 
  • 人文 
  • 凯博文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位越战英雄,在离开战场三十年后,家庭圆满、事业有成,却为何自责悔恨、郁郁而终?

一位在非洲从事人道救援的年轻女性,在经历战乱、腐败、贫穷和疾病的威胁后,为何仍能鼓足勇气,继续艰难的奉献工作?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好友出卖、受尽磨难的医生,当有机会复仇时,为何会选择将手中的刀剑轻轻放下?

美国知名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阿瑟•克莱曼,费时数年对这些“苦难经验”细致观察和体验,并以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和无常,并超越地方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的限制,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凯博文教授的《道德的重量》曾对我产生极大影响,读完此书后如遭电击,默然失语。是夜难眠,给几个朋友发短信:一定要读读这本书。我终究未能给这本书撰写什么书评,因为任何语言对应这本书所透露出的精神力量,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苍白可笑。 过了很久,在一次研讨会上碰...  

评分

问问自己是否可以看清所处的现实?看得真实吗?好象没那么简单。 再问自己是否可以直面真实的现实?也不容易。 刚看过阿瑟·克莱曼博士的一本著作《道德的重量》。该书的目的,就是要我们面对真实的现实,无论是好的和不好的方面。道理太简单,难做到吗?他研究...  

评分

【读品】罗豫/文 很少有过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四处充斥着能够用来为不道德辩护的理论资源:从经济学到后现代,从社会达尔文主义到个人主义,从拗口的专业用语到“快乐”、“自由”一类的大众口号。真正的悲剧还不在于道德的人越来越少、不道德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于不道德的人...  

评分

美国作家唐·德里罗曾经创造过一个令我念念不忘的词:人性时刻(Human Moments)。在小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人性时刻》中,主人公和他的朋友福尔默在缓慢绕行的飞船上默默注视着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沙漠,海洋,洪水,风暴,战争。他们漂浮在大陆上空,能看到世界的边缘,不由自...  

评分

书里面的概念很多呢,道德还有狭义和广义的,乱七八糟的概念看得我晕晕的,不过,忽略就好了,直接看故事,怎么面对这个世界?是妥协还是遵循自己的理想,寻找平衡点?还是后者好一点,活在世上不容易,没必要为了某个人的意志儿委屈自己吧,追求人生崇高的理想,帮助需要帮助...  

用户评价

评分

同《疾痛的故事》一样,也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去探讨复杂的人性,作者在本书中选择的切入点是道德伦理。背负人命的退伍军人、无法控制性欲的牧师,他们用躯体症状来表达自己的道德痛苦;文革中遭遇背叛的医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难民支援者,他们践行自己的道德原则却难得善终;从毒品和艾滋病中爬起来的艺术家则通过追求道德价值获得了重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焦虑的最高形式是道德焦虑,也部分吻合了本书的观点,有些症状若从医学和心理学都无法解释的话,道德伦理也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解读视角。

评分

与《痛苦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相比,克莱曼在本书中的笔调显得更为平实亲切,极具可读性。苦难(suffering)是涂尔干、布迪厄等社会学家关切甚深的命题,克莱曼将苦难引入了医学人类学视角,更进一步向伦理学发微。令人感其沉郁深刻的,是克莱曼并不像个说教者或传教士那般树立几个光辉的圣徒形象供人膜拜。他坦诚这些人身上反英雄的特质、坦诚道德标准也会制造悲哀、坦诚绝对善恶的伦理分野中,那些灰色区域的存在。没有圣徒,每个人在无常面前只能自己选择并且打造个人的伦理之塔——至于放大到整个社会的伦理秩序会怎样,克莱曼不能预见,我们也无从得知。PS:严仲舒的讲述总让我想起《悲惨世界》里冉阿让的自我揭发,同样的摄人心魄。

评分

《疾痛的故事》的反面啊,但也没给出足够令人信服可以统摄全书的解释。虽然如此故事大多很打动人心,而且不难读。作者停下的地方我可以继续往前走,至少没有让我失去耐心,这样就很好了。

评分

如果不从人类学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fascinating。如果从学术角度,那么其实一般。但不管怎样,从人类的角度说,这本书值得力荐

评分

一时一处的天地,真的不仁,要在无常前成为有意识的主体,一直应允自己的由心而生的潜能,谈何容易。第四部分,一位中国医生关于“文化大革命”并改革开放后经历的叙述,可以一直叹息下去。然而,在眼睁睁地看到人类的弱点和限制后,能做的到底是什么?无常随时可以索命,灰色地带遮天蔽日,普世的永恒的条分缕析的道德即便存在,也无法照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个体,再退一步,即便照拂到每一个死角,此一时彼一时,此一处彼一处,又如何联系贯通,彼此成全?矛盾在所难免,危机一触即发,只有明白它,面对它,用自己的道德潜力,在它面前,活下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