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麦芒上的圣言——一个华北天主教群体的生活与信仰》、《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等。
“基督教中国化”的话题是中国政界、教界和学界都非常关注、而且也颇有争议的论题。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从其历史发展沿革来看乃是两种文化体系相遇和对话的关系,当然也是两种强势文化彼此接触和对比的关系。《基督教中国化研究丛书·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的信仰和生活》作者吴飞通过民间考察的形式,对基督教在现代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与处境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论述。
《麦芒上的圣言》分为上下篇。上篇通过分析教会世俗治理、宗教治理、教友群体等集体技术看到段庄人的宗教活动与伦理生活之间的距离。中国乡村自成社会体系,段庄的天主教与其说是信仰更可说是种生死观念,宗教仪式则是跟农村传统习俗结合一起成为一种变体,如教友的丧礼,不跪...
评分基本上的 人民本来就是很开心的 强力不可连续这是文明的最终问题 我们谈及苦难很幽默有温度 不是我们民族的特点 而是人的特点 是我们受了一个宗教的价值才如此的需要去解释 解释本身就是强力意志的一次销往 戏剧的意志太弱 女人的幻想是的 男权的震慑 和无尽的攀登的渴望和贪...
评分《麦芒上的圣言》分为上下篇。上篇通过分析教会世俗治理、宗教治理、教友群体等集体技术看到段庄人的宗教活动与伦理生活之间的距离。中国乡村自成社会体系,段庄的天主教与其说是信仰更可说是种生死观念,宗教仪式则是跟农村传统习俗结合一起成为一种变体,如教友的丧礼,不跪...
评分吴飞老师的书以前不曾读过,第一次读是九月份开始读的《浮生取义》,读了一小部分即为书中平易的叙事和包含着深情的语调所折服。之前的课程学习,读的都是故纸堆里的死人的文字,当代的学者们的文章并没有见到过,因此学问给我的印象是刻板冰冷、毫无生趣的。而看到《浮生取义...
评分“基督教中国化”的话题是中国政界、教界和学界都非常关注、而且也颇有争议的论题。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从其历史发展沿革来看乃是两种文化体系相遇和对话的关系,当然也是两种强势文化彼此接触和对比的关系。本书作者吴飞通过对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华北村庄段庄进行田野考察,重新...
真诚动人,是我想做的那种研究。初入田野,吴飞遭遇了同先鉴理论相抵牾的现实,但他不怕展示困惑和生疏,以近乎独语的姿态开始温柔地摇动既有观念而非轻易投降。中心概念是“技术”(technology),教会的世俗治理技术、宗教治理技术、教友群体的集体技术、教友的个体技术、国家的治理技术和集体记忆技术。通过对种种技术逻辑的思考,吴飞深入这样一个群体中,而且同时对自己的“研究身份”进行动态反思,“是在解剖原来的石头,还是依照自己的好恶切割石块?”不断地在与刘小枫、韦伯和福柯遥相对话(虽说书中材料不足以撑起神义和人义的思考,对“技术”概念的过于依赖也稍嫌生硬),深刻感知“段庄里的恶与好日子”。李猛的序读了好几遍,非常好,把吴飞想说但未能言及的都点明。
评分这帮人都照着刘晓枫和冯象练作文么。
评分这帮人都照着刘晓枫和冯象练作文么。
评分前几篇还有分析基督教和村庄的关系。后半本就有种凑字数的感觉= =结语写的略抽象。不过大概能明白作者为啥又去研究西方神学什么的了。不过这个作者真是起的一手好名字。
评分可以看出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韦伯和福柯的影响。李猛的序言值得一读。其实这本书就是讲了很多不同的故事,虽然可以看出作者有所思,但是这些思考应该说还是十分稚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