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法学院做过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法学著作多部,发表论文若干,并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文汇报》等报刊辟有法学随笔专栏。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记得还没有开始看这本书之前,我查了这本书的介绍,不管是哪里的介绍,都是一面倒地叫好,等到我自己买到书之后,我看看序言,序言上赞叹道“总觉得文学和法律相隔很远,其实是没碰到高手。读《西窗法雨》才知道文学与法律是可以联姻的”,倒是勾起我的兴趣,想一看究竟到底是...
评分已经是第三遍读刘星老师的《西窗法雨》了。 翻开这本书,里面讲的故事,对于已经学习了13年法律的我,已是毫无陌生感可言。第一篇是讲苏格拉底宁死而保卫雅典法律尊严的故事;第二篇是讲安提戈涅中自然法大于国法的故事;……总之,都已经很熟悉了。 书中阐述的道...
评分最早知道刘星,去年备课时,翻了翻他的两本《初步》,问过了朋友,说可以看看,有启发。在资料室借来了这本《西窗法雨》,文章短小,适合闲读。翻了一半,说句实在话,收获不大。也许由于一读即懂,所以也就读过即忘。所以也就想到了形式的问题。 但形式是个什么样的问题,...
评分读《西窗法雨》 ---探根究源的看法律 入读法学专业原非我首选,是调剂的结果。 刚上大学那会对法律的理解还停留在中学“政治课”的水平上,对法律的认识约等于零。入学后加入学院辩论队,听师兄推荐《西窗法雨》,言刘星老师此书乃“探究法律精神的入门之作”,后于图书馆借得一...
评分刘星先生的这本《西窗法雨》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法学学术随笔。有人批评说内容未免太过简单,自然,《西窗法雨》里的文字都是发表在《南方周末》的小块文字,面向的是普罗大众,所以并不可能太过高深,太过高深反而会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以至于本身价值丧失。而这本书的价值正体...
入门读都算太浅 只适合门外汉 看上去更像高考作文 说理不足 缺乏专业性 大写的尴尬
评分趣味性较强,每篇都短小精悍,作为睡前读物很棒。
评分基本上是由一个古今中外的案例引出一篇小文,再由若干篇小文组成这本书。读后觉得一来每篇小文的深入度不够,基本上谈到某个问题时都是浅尝辄止,总觉得还可以继续深入时忽然就结束了。二来基于写作时间的关系,里面谈到的某些中国的法律制度已经有了变化。总的说来确实可以作为一本让非专业人士或者法律初学者建立对法律兴趣的小书,有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评分太浅,尤其对有基础知识又常年看律政剧的。
评分短小的随感和分析,主要探讨的是西方人眼中法律的目的和意义,法的合理性在哪里?法的来源是什么?法又有什么缺陷?种种问题和具体的小故事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有些内容重复。喜欢《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需要》《法律和规律》《无效的诱供》以及最后关于婚姻的两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