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奥斯丁(Austin,J.),1790-1859,英国法学家。1790年3月3日生于一个商人家
庭。1807年至1812年服兵役。后研读法律,并于1818年开始从事律师职业。1825年,放弃律师职业。1826年,值英国伦敦大学(LondonUniversity)建立,即被任命为该大学的首任法理学教授。同年,赴德国研究法学和法律,并撰写课堂讲义。1828年返回英国,开始在伦敦大学开设法理学系列讲座。1832年停止在该大学的讲座。1835年辞去法理学教授职位。此后,基本居住国外。其间,1833年,被任命为英国刑事法律委员会(TheCriminal Law Commission)成员。1833年至1834年,任英国皇家刑事法律及刑事诉讼法律委员会( TheRoyal Criminal Law and Procedure Commission)成员。1834年,在英国法学协会会所( theInner Temple)开设法理学讲座。1859年12月7日去世。生前出版著作《一般法理学或实在法哲学系列讲座纲要》(AnOutline of a Course of Lectures on General Jurisprudence or thePhilosophy of Positive Law.1831)、《法理学的范围》(The Province 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1832)。去世后主要著述见于后人编辑出版的系列讲座,即《法理学讲演录》(Lectures on,Jurisprudence or the Philosophy of Positive Law,1863)。
9p 上帝法/自然法、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13p “法律”作为语词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终究是以潜藏的具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价值判断、利益需求和知识“前见”作为基础的。普遍性的“法律科学”只能是值得同情...
评分9p 上帝法/自然法、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13p “法律”作为语词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终究是以潜藏的具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价值判断、利益需求和知识“前见”作为基础的。普遍性的“法律科学”只能是值得同情...
评分9p 上帝法/自然法、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13p “法律”作为语词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终究是以潜藏的具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价值判断、利益需求和知识“前见”作为基础的。普遍性的“法律科学”只能是值得同情...
评分9p 上帝法/自然法、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13p “法律”作为语词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终究是以潜藏的具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价值判断、利益需求和知识“前见”作为基础的。普遍性的“法律科学”只能是值得同情...
评分9p 上帝法/自然法、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和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 13p “法律”作为语词概念,在我们的意识中,终究是以潜藏的具有不同甚至对立性质的价值判断、利益需求和知识“前见”作为基础的。普遍性的“法律科学”只能是值得同情...
奥斯丁的理论简单概括起来虽然有疏漏,但是他的分析考虑的十分周全。翻译的确实不怎么样
评分奥斯丁的理论简单概括起来虽然有疏漏,但是他的分析考虑的十分周全。翻译的确实不怎么样
评分这个译本在豆瓣竟然有8分,无语了。这个美其名曰意译的本子,真不是一般的糟糕,而是太糟糕了!期待有新译本来拯救奥斯丁。不给星!
评分不知道是译者的问题还是奥斯丁的问题,又或者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真的读不懂,不知道他绕来绕去的在说什么,好难读哦((٩(//̀Д/́/)۶))!
评分语言很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