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海德格尔,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路标》、《林中路》和《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
译者:孙周兴,男,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学哲学系兼职博导。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诗学,尤以德国哲学和现象学为重点。著有《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1994年)、《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2001年)等;译有《哲学的改造》、《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尼采》等;编有《海德格尔选集》(两卷本)、《世界现象学》等。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林中路》一书,正是海德格尔在那个人类命运的非常时期的思想结晶。正如本书书名所标明的:《林中路》——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
从内容上看,本书几乎包含了趋于成熟的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所有方面。举其要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乃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
【按语:《林中路(Holzwege)》是由海德格尔从1935-1946年的6篇文章或讲稿构成。主旨是返回到遮蔽和遗忘已久的存在本身,而这些篇章恰恰是走在返回之途那条人迹罕至的路上的某些记号:存在在艺术中呈现;存在被遗忘,世界沉入作为对象结构的图像;黑格尔曾在“经验”中触摸存...
评分海德格尔的《林中路》的译者孙周兴在序中提到,这本书中收录的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乐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我等虽无缘亲历这一事件,总该...
评分(一) 电影Life of Pi讲了Pi的两个故事(或两重人生),一个明亮励志,呈现得美轮美奂;另一个恐怖,邪恶,在黑暗中隐而不显。影片抛出的问题是:你会选哪一个?当片中作家选择第一个故事时,Pi说:And so it goes with Go...
评分海德格尔的《林中路》的译者孙周兴在序中提到,这本书中收录的一篇《艺术作品的本源》,原为海德格乐在1935年至1936年间所做的几次演讲,当时即激起了听众的狂热的兴趣--此事后被德国当代解释学哲学大师伽达默尔描写为“轰动一时的哲学事件”。我等虽无缘亲历这一事件,总该...
评分【案语:《诗人何为?》绝不仅仅是在讲诗学,虽然海德格尔确实在文中对荷尔德林和里尔克的诗歌做了一些文本分析,但是他更是走在一条“通往语言之途”中的。其中,尤其是借助于里尔克的几首诗歌(以及书信),他分析了具有存在本体性的冒险、敞开性、技术对象化、集置、“存在...
关于真理,言说时所站定的位置的表述是稚嫩的,也依然还是老调重弹。
评分"真理是存在者为之存在着的无遮蔽状态。"
评分“他在途中渐渐体会到时代的贫困。时代之所以贫困不光是因为上帝之死,而是因为,终有一死的人甚至连他们本身的终有一死也不能认识和承受了。终有一死的人还没有居有他们的本质。死亡遁入谜团之中。痛苦的秘密被掩蔽起来了。人们还没有学会爱情。
评分《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把钥匙,可以把很多元素串在一起了。虽然只是片段的感悟已很受用。然而对于其余各篇的摸不着头脑也是提醒自己的理解还太片面吧。
评分认真读了《艺术作品的本源》和《世界图像的时代》,令人惊叹的阅读体验。最优美的文笔就是准确且言之有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