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当时,他的父亲在当地的殖民地政府供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家属于“中产阶级的下层,或没有钱财的中产家庭”。

1904年,由母亲带他先回到了英国。他自幼天资聪颖,11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诗作《醒来吧,英格兰的小伙子们》。14岁又考入著名的伊顿(Eton)公学,并获取了奖学金。但早在小学时期,他就饱尝了被富家子弟歧视的苦涩,从他后来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凭他那天生就很敏感的心灵,这时已经对不平等有了初步的体验。

1921年,布莱尔从伊顿毕业后考取了公职,到缅甸当了一名帝国警察,在那里,被奴役的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良知。看着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在任人宰割的被奴役中挣扎,他深深感到“帝国主义是一种暴虐”。身为一名帝国警察,他为此在良心上备受煎熬,遂于1927年辞了职,并在后来写下了《绞刑》(A Hanging,1931年,此为正式出版年代,下同),《缅甸岁月》(Burmese Days,1934年)和《猎象记》(Shooting an Elephant,1936年),这些纪实性作品,对帝国主义的罪恶作了无情的揭露。

但是,这一段生活经历仍使布莱尔内疚不已。为了用行动来表示忏悔,也为了自我教育,他从1928年1月回国时起,就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四处漂泊流落。尽管他自幼就体弱多病,但在巴黎、伦敦两地,他当过洗盘子的杂工,住过贫民窟,并常常混迹在流浪汉和乞丐之中。次年,布莱尔写下了关于这段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3年),真切地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苦难。正是在为这部作品署名时,布莱尔用了“乔治·奥威尔”这一笔名。某种程度上说,“奥威尔”的出现,开始了布莱尔的新生活。

这时的奥威尔已经把自己深切的情感系于无产阶级的命运上,在思想上也开始倾向社会主义。他不能容忍劳苦大众在英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他曾这样深情地写道:“他们才是真正的英国人。”赶巧,在1936年,有一位进步出版商聘请一位属于“不是受害者自己,而是见证人”的作家,去北部工业区(兰开郡,约克郡)对工人的穷困状况作实地调查。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的奥威尔欣然应聘,历时数月,通过自己的亲眼所见,并参考了包括恩格斯《通往威根码头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1937年)--其中记述了大量的事实,深切地反映出工业区人民生活的悲惨和世道的黑暗。奥威尔不但据此愤怒地谴责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性的摧残,还主张用社会主义来拯治社会的弊端。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年底,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奥威尔在前线担任少尉,喉部曾经受过重伤。他为记述西班牙内战而写的《向卡特洛尼亚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1938年)一书,后来成为关于这场内战的一个权威性文献。

但是,这场正义的战争,由于左翼共和政府内部分裂,最后竟失败了。没有死于法西斯枪弹下的奥威尔,竟差一点丧身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这个惨痛的经验对奥威尔影响巨大。他曾说自己“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而这时候,他又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了。这个思想出发点,一直影响到他后期的两部名作《动物庄园》和《1984》(Nineteen Eighty-Four,1949)创作。

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以《动物庄园》和《1984》而言,他的影响已经不可估量。以至于为了指代某些奥威尔所描述过的社会现象,现代英语中还专门有一个词叫“奥威尔现象(Orwellian)”。如果说,贯穿奥威尔一生的作品主要是反映“贫困”和“政治”这两个主题,那么激发他这样写作的主要动力就是良知和真诚。1950年1月,奥威尔病逝,享年46岁。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出品人:
页数:229
译者:孙仲旭
出版时间:2014-2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45802
丛书系列:20世纪经典
图书标签:
  • 小说 
  • 反乌托邦 
  • 乔治·奥威尔 
  • 奥威尔 
  • 英国文学 
  • 政治 
  • 孙仲旭 
  • 英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动物农场》是一则全球著名的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出版于1945年。正是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奠定了英国记者乔治?奥威尔的地位,使得他一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作家。

农场的一群动物在猪的带领下酝酿并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驱赶了压迫动物的人类。然而,动物们在短暂品尝到胜利的滋味之后,就不得不从事比以前更高强度的劳动,目睹前所未见的自相残杀的场面。他们只能从自己已经名义上当家作主中寻求精神安慰。他们的领袖,在不知不觉中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更加独裁的统治者。

《动物农场》在二战接近尾声时发表,一经出版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轰动效应,在刚经历过血腥战争的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但是这部作品并不只是一篇时效性强的应景之作。作品语言之精炼,内涵之深广,让它超越了时代,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经典。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父亲是印度英国殖民政府的一名下级官员,两年后除他留在印度外,一家人回到英国。奥威尔先是就读于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后来靠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报考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由于对殖民统治不公的反感,5年后,利用回英国休...  

评分

有些书如同没有剑柄的剑,不论你从哪个角度去握它,它都要把你割的鲜血泠泠,但你为了欣赏它,就不得不拿起它。 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躺在那里,灿灿光芒照得的眼花缭乱,但你敢拿起来看么?它是没有剑柄的剑,霍的一声就会触疼你。 《动物庄园》是童...  

评分

乔治•奥威尔1903年生于印度,父亲是印度英国殖民政府的一名下级官员,两年后除他留在印度外,一家人回到英国。奥威尔先是就读于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后来靠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毕业后,报考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由于对殖民统治不公的反感,5年后,利用回英国休...  

评分

对乔治.奥威尔的两部小说《1984》《动物庄园》仰慕已久,前一阵看完《1984》之后,回味良久,但一直没有接着看《动物庄园》,今天看douban上看到了网友的评论,又有空,所以就down了一本看,比《1984》短,只有10章,很快就看完了. 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似曾相识,突然想起大...  

用户评价

评分

实在是太牛了,简直不知道奥威尔是如何在1943年将某朝未来100年的世态刻画得如此栩栩如生。一切都具备了,暴力工具(狗),宣传工具(羊)还有假想敌。尤其是最后,你会看到某朝如今的所谓经济“奇迹”实在也没有什么出奇,猪统治下维持无知与盲从的农庄,产量高过人类的农庄,人类还要向猪们取经呢——但是为什么奥威尔早就说过了,却还是有那么多人参不透呢?——最后,纪念一下译者,挺可惜的。

评分

革命异化,人猪不分,动物主义,极权隐喻,以猪为核心,魔王斯大林。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七戒规章一直改变,主义先知,独裁寡头,党内异端,宣传说客,武装力量,无产阶级,德国纳粹,明哲保身的知识分子,许愿蜜糖山的东正教会,风车工业化计划,英格兰兽国际歌。

评分

看完书的晚上,我梦见自己有两个part,而其中一个part是会飞的。

评分

respert。不说写得好不好、隐喻是不是太明显了简直不能被称为隐喻了,光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用不长的篇幅完整描述一个封闭循环,看的人只能五体投地。

评分

很难想象这本书写在1943到1944年,在那个时代对某种主义的社会未来几十年的走向刻画得那么清晰且精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政治洞察力。这本书能在大陆出版也是一个奇迹。最后,感谢华哥早上七点就叫醒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