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燎宇,四川自贡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学学士(1986),文学硕士(1989),文学博士(2001)。1989年至2003年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德学院任教。2004年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二等奖(1992)及第三届鲁迅文学翻译奖(2005)。
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德语文学及学术著作翻译。著有《托马斯•曼》,译作有《批评家之死》,《恋爱中的男人》,《雷曼先生》,《死于威尼斯》等。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过去20年撰写的25篇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涉及从18世纪到21世纪的若干德语文学名家名作,如莱辛和他的《智者纳旦》,如瓦肯罗德和他的《倾诉》,如托马斯•曼和他的代表作,如当代文豪马丁•瓦尔泽和当代批评霸主马塞尔•赖希-拉尼茨基,而且围绕这些名家名作对启蒙与浪漫、宗教与宽容、反讽与爱情、艺术家和犹太人、文学语言和文学批评的功能、中德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的差异这类大问题进行了饶有兴味的探讨。这也是从文学出发进行德国研究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作者以流畅易懂的语言,架设了一座横跨雅和俗、专业性和普及性的桥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反讽与脱俗》那里哈哈哈,文人撕跨,对赵鑫珊的吐槽深得我心——“我们这位因为希特勒们染指神圣的艺术而悲愤欲绝的学者,他的毛病是不让自己冷静,不给自己反躬自省的机会”
评分鲁迅翻译奖获得者
评分鲁迅翻译奖获得者
评分黄老师真是个蛮有意思的人,中文和哲学功底也很强
评分在《思想者的语言》一书中,黄燎宇对托马斯·曼的研究,最显功力。在曼的身上,我们大致可看到德国知识人那种极其矛盾的一面。曼一面推崇德国浪漫派,对叔本华、尼采和瓦格纳崇拜有加;但在面对二十世纪的巨大悲剧时,他又能从启蒙立场出发,进行理智地反思和价值评估。这二者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慎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