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

中国在梁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鸿,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学术对话有《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曾在《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等核心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数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转载。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11、2009)”、“《当代作家评论》奖(2008)”。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因《出梁庄记》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2012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梁鸿
出品人:
页数:2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1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4357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 
  • 纪实 
  • 纪实文学 
  • 中国 
  • 文化 
  • 梁鸿 
  • 纪实中国 
  • 农村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村庄的溃散使乡村人成为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没有回忆、没有精神的指引和归宿。它意味着,孩童失去了最初的文化启蒙,失去了被言传身教的机会和体会温暖健康人生的机会;它也意味着,那些已经成为民族性格的独特品质正在消失,因为它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存在地。

村庄,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它的温暖、营养的多少,它的整体机能的健康,决定着一个孩子将来身体的健康度、情感的丰富度与智慧的高度。

作者多年深入乡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在平静的讲述下,乡村中国正在惊心动魄地沦陷。

农村留守儿童的无望,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农民“性福”的危机,新农村建设的留于“形式”……当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在作者的笔下一一显现出来:王家少年强奸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二伯父死后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村庄所经历的欢乐与痛苦、村庄所承受的悲伤,都将慢慢地浮出历史的地表,我们会由此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乡村!

在附录“艰难的‘重返’”中,作者梁鸿首度追寻当年重返梁庄的原因、意义和当时写作中的困顿。在这篇文章中,梁鸿反思“梁庄”里描述的荒凉而又倔强的生命个体:“不管乡村的生存条件如何恶劣,没有哪一个生命和场景完全绝望,即使被侵犯的天真而又迟钝的小黑女儿,在经历过那样的黑暗之后,她依然在成长,生命仍然在蓬勃。活下去,就是一种对抗。” 梁鸿探寻“梁庄”写作中的真实限度:“我冒险塑造一种‘真实’氛围把读者带入梁庄,是因为我想让读者感知到‘梁庄’是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现实,它不是与你无关,而是与你息息相关,在同一时空之中。” 梁鸿追问“我”是谁?“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行动者?还是一个写作者、一个思考者?……

也许最终所有的叩问都没有答案,但是,有真切的怀疑、思考和问题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妄图寻找精神存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附赠精美小册子《我们能否理解故乡?》,编者选摘了部分重点知名媒体的评论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便读者更加全面透彻地了解“梁庄”。

不曾认识梁庄,或许我们就不曾认识乡村;不曾认识乡村,何以认识中国?乡土中国如中国的缩影,乡土中国“病”了,城市中国的繁荣最终只能是幻影。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几天下来,粗粗读来,梁老师在书中提到的"在农民眼里,社会仍然是别人的,他们不属于其中。所有的好与不好,他们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他们只是'被拯救者',而不是主人公"可能是这本书里所有内容的总纲的话。 由于中国农民天生就没有太多的权利,天生的被捆绑在土地...  

评分

先记录一句话:无论你本人对人类生存持何种态度,都要懂得唯有对大自然亲近的态度才是立身之本。——《遥远的房屋》,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亨利贝斯顿散文集。 “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时,生命的意义、人类生存的本质形象才显现出来,在那里,人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更...  

评分

本来只是想草翻一下,可仅是序言就抓住了我,让我得知这又将是一部中国农民调查。 不过,是对我们身边的调查。是我们也心知肚明,看得到听得到,但未真正关注的身边的调查。 很显然,梁鸿在很用心地完成这项事业。感叹。敬佩。  

评分

家乡,一个让人心灵柔软的地方 文/狄大人 读这本书时,我经常忘记了时间的流动。因为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在我的身边找到。我不是读者,我是一个聆听者。 真实。 这是我对此书的第一印象。它的...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回家的火车上读完。作者有个观点我挺赞同,用“转型”二字来涵盖中国农村近三十年来的各种变化,其实遮掩了该过程中的巨大断裂。小学教育的败落,青年人的“劳务输出”,烧砖厂的兴衰,老人加留守儿童这一新的家庭结构,乃至日常婆媳关系的转变,诸种因素的合成导致了农村不可挽回的巨变。

评分

我人生的前18年都是在这样的村庄度过的,后来我求学进城,基本离开了村庄,每年回老家,父母与我聊天的内容,大抵就是书里这些内容了。

评分

失去故乡的人,还将失去什么?

评分

对农村了解多一点,就是对中国了解多一点。文体比较新颖,真实性强。已写评。

评分

2016年读完的第25本书,梁鸿《中国在梁庄》。抒情浓于思辨,这是不是大多数女性知识分子野心勃勃想要讲述一个时代一群人却总讲的不伦不类的共通弊病。 梁鸿亦有其自知之明,她坦承她终究只能,也更愿意做一个观察者。 她不是一个行动者,顶着乡村人和离乡者双重身份良心之下所呈现出的竟是不痛不痒的隔靴东抓一下西挠一下,功利一点,像在为了书写而书写,好像什么都讲到了,其实什么也没有讲出来,这是为什么我满怀期待看完这密密麻麻的一本书后,不痛快,不振奋,却心里堵的慌的缘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