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港台新儒家领军人物之一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评分标题注:《公孙龙子讲疏》是徐复观作为《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的补充材料于1966年由学生书局出版发行的单行本。现收录于《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在徐复观《公孙龙子讲疏》的基础上,结合老子有无相生的宇宙创生论,重新理解了一遍公孙龙的《指物论》。相对于知行合一的中国...
评分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评分 评分基于“人性”一概念,梳理了先秦时期重要思想家的脉络。从殷,到周,呈现出天由人格神变化为自然运行法则的祛魅化,再由此分为两支,一支为孔子、孟子、中庸、大学的由天收归于人(尤其是“仁”),再以人为标准重新上溯于天,这一祛魅而人文化的过程在荀子这一非典型(?)儒...
作者好像懂我的心思一样,凡我看别的书产生的疑问,在这个书他就给我一一解答了
评分「补标」2017 先秦诸子的课让读的。写过很长的读书笔记,可惜都交给老师了,现在也忘记写了些啥。但记得是很震撼的阅读体验,和颜老师讲的老庄,武老师讲的礼记映照,照亮过我一段时间的精神世界。千年前的人们极认真的思考与探索,一点一点发现,慢慢汇集成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思维和世界。有时间想再读一次,想多读几本徐复观先生的书。
评分阐述得很好,同时也可以了解儒家为什么如此迷醉于自己的学说——它把人性说的太圆满。现实之外,这套学说是颇具理想主义意味的。然而,一旦缺口出现且越来越大了,如何拿你的天命、德性、仁爱去解释呢?好人遭了恶报,熟读圣贤书却内心丑恶,天命所归的大国却被蛮夷征服,这些问题不也是儒家“神正论”的危机吗?况且,今天的儒家,可否也能放下身段接受科学的挑战呢?我尊重这个对人性寄予厚望的学说,也希望它更加贴近现实,直面问题,而不是向它曾经做的那样,假装现实很美好。
评分花了十几天时间,比较认真地读了一遍,非常受震撼,对比较熟悉的《论语》和《庄子》,领会更进了一步;对于还吃不准的《孟子》和《荀子》,感觉可以多懂一点了。实在是先秦思想最好的辅助读本之一!最吃不准的是最后一章关于所谓“道家支派”的考辨。下一步准备细读《两汉思想史》!
评分花了十几天时间,比较认真地读了一遍,非常受震撼,对比较熟悉的《论语》和《庄子》,领会更进了一步;对于还吃不准的《孟子》和《荀子》,感觉可以多懂一点了。实在是先秦思想最好的辅助读本之一!最吃不准的是最后一章关于所谓“道家支派”的考辨。下一步准备细读《两汉思想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