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神话》、《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漫读经典》、《文学的诗性之灯》、《二十世纪的诗心》、《废名•桥》、《20世纪外国小说专题》等。
本书作者一直关切文学性的问题,并始终坚持在文学研究中贯彻文本细读原则,强调艺术感受力、文学悟性、审美精神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本书也试图把文学性进行多向度的理解,尊重与还原文学在其历史进程中固有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进而尝试深入理解文学在其创作与被阅读的过程中所关涉的心灵活动和精神历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文学研究隐藏了文学语言的独特性,试图去解释它,使它自然化、中性化。把它变成熟悉之物。”然而吴晓东的批评文字不难读却不减优美,需要适度的思索才能感受到他思维的缜密、全面和深刻,这方面他和洪子诚有点像。
评分吴晓东的书是我一直迷恋的。但是今天听了老师的课以后发生一个新的疑问,是不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真的抱着:今不如昔的观点在生活?文学性被政治规训后,文学被政治介入真的没有价值了吗?似乎我的思考发生了变化。
评分吴老师这些年坚守“文学性”本身的立场无形中也成为了一道并非拟像的风景。这本书里呈现出的倒还是那个有灵气的文学批评家形象,只是作为一位学者的困惑在他似乎还很难转化为行动。
评分这套书系里吴老师这本最好
评分这套书系里吴老师这本最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