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赫西(John Hersey),中文名韩约翰,1914年生于天津,十岁时随父母返回美国,先后在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完成学业。1937年夏天,他在暑假期间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易斯•辛克莱尔担任秘书,同年秋到《时代》杂志工作,两年后被派往《时代》的重庆分部。整个二战期间,他往返于欧亚大陆,为《时代》、《生活》、《纽约客》撰稿。
约翰•赫西是最早践行“新新闻”写作手法的记者(尽管他后来对这种手法不无批评),对美国的新闻报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广岛》、《阿达诺之钟》(A Bell for Adano,1945年获普利策奖)等。1965年起,约翰•赫西任教于耶鲁大学,长期讲授写作课程。1993年逝世。
1945年8月6日8点15分,一枚神秘的“新型炸弹”在广岛上空爆炸。三十余万普通市民对此毫不知情,随着一片无声的亮光闪过,他们的人生被彻底改变。
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直接促成了二战的终结,也让世人见识到原子弹那魔鬼般的危害。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赫西应邀调查广岛原子弹爆炸,用清晰、冷静而克制的文字,记录了六个普通人的平常经历和他们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创伤记忆。
佐佐木敏子 东亚罐头厂人事部职员,正转过头与邻桌的女孩说话。
藤井正和 医生,刚在私人医院的门廊里坐下,准备看报纸。
中村初代 一位裁缝的遗孀,正从厨房窗户往外瞧自己的邻居。
威廉神父 德国传教士,正躺在吊床上看教会杂志。
佐佐木文辉 年轻的外科医生,在医院的走廊里,手拿一份血液样本,准备去做试验。
谷本清 广岛卫理公会牧师,刚到一个富人家的门口,想把一车衣服卸下来。
很早以前,我知道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但也仅仅是知道而已。随着自己接触的东西增多,渐渐地多了解了一些关于二战和原子弹的信息,可是也不全面。直到看了广岛。对二战的受害国家来说,两个原子弹加快了日本投降的脚步,降低了盟军的牺牲人数。对广岛人来说,这颗原子弹在他...
评分谷本清还差五万美金,其中的一万他准备在他的巡回演讲中筹集,剩下的四万只能靠美国本地著名节目《这是你的人生》来帮助筹得。 谷本清来到了节目录制地,节目现场的灯光让谷本清难以睁开眼睛,主持人拉尔夫身后的时间牌在倒计时,连同摄像机一起,所有的时间和焦...
评分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二战的时候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原子弹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宣耀了它的存在。然后呢? 我们所有的认知仅止于那一句话而已。而简单认知的背后,成千上万的人们的真实情况,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当时在做什么?爆炸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评分爆炸只是一瞬间,真正的考验是之后漫长的生命岁月里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吧。 没有经历过的人,其实并不能明白当事人的感受,也因为这样,对于书中的《战后》这一章节感触最深。幸存者们遭遇到的歧视,在贫困中的勉力挣扎,对那段可怕经历的刻意疏远,面临的来自社会的非议,以...
评分毁灭来得太快,甚至没空歇斯底里。 纪实新闻的冷酷笔触勾勒出不甚真实的场景,人类遭逢灭顶之灾时随波逐流的形态宛若火苗里的蚂蚁,无能为力又沉默寡言,数十年后,读者只能从上帝视角隔岸观火。 战争的钝痛绵延数十年,并非每个人的生命从此撕裂,但确实也因为灾难而走上不同...
几个被爆者的经历而已,受原子弹的罪总比迎接奥林匹亚作战轻松许多多,最后有日共赞美苏联原子弹保和平、美国原子弹酿战火
评分沉重的流畅,手不释卷读完。 「他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了一些。他的记忆则像这个世界的记忆一样,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
评分哭着看完。越老越不能理解战争,为什么要打仗,能不能别打了,大家都踏实过日子不好吗?
评分痛苦
评分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从六个人物出发,记录他们所经历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叙述克制、情绪却浓厚。同时还跟踪了50年后这六个人的生活故事,由这些简短的故事,更是读出另一种滋味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