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学小史

我的自学小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漱溟(1893—198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论文集》、《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134
译者:
出版时间:
价格:2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49797
丛书系列:新版中学图书馆文库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传记 
  • 自学 
  • 回忆录 
  • 随笔 
  • 学习 
  • 成长 
  • 中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种自问自答式的大字报本来毫无反驳的价值(虽然匿名了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我想要谈谈这位动辄“我们哲学圈”的那种科班情结。 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科班优越感的人,因为大学和专业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来源之一。我开始对“科班”产生怀疑,源于我接触了...  

评分

这是梁漱溟先生的自传中写下的做学问的八种境界,摘录下来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  

评分

首先,这是一个问题,不是一个解决方案。 我只是一个科研路上的小白。我也不是一个有效率的自学者,甚至可以说我自学能力很差,由此原因,我在科研之路伊始之际,吃了很多苦头。老师给我一个方案或者一个问题,只要我以前没有学过这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总感觉头一下子大了,并产...  

评分

他对自己选定的领域十分专注,闭关八年,围绕知识社会学和政治学刻苦研读,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译著和论著。然而,我知道,已出版的著作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其下深不可测。他不是一个学术匠人,而是一个思想者,他心目中的学术不是知识的耙梳,而是问题的探究。他常向我讥...  

评分

一个人用言语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没有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自我发现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

用户评价

评分

没看出什么名堂。仅两点比较有印象,一是梁说父亲对他完全没有精神上的压迫,这个很难得;二是人要保持向上的精气神,自学最终是为了这个。不当为读书死用功毁了身体。

评分

「年轻的时候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不要在年老的时候后悔年轻时没有照顾好自己,少手淫」

评分

#51/2018。一本123页的小书,超级受用。梁先生用最精简的语言讲了如何做学问,哲学是怎么一门学科,从中学生到长大从受父亲影响的最新接收西方的实用主义,到追求二十代追求出世的佛学,再入世回到儒教老子庄子的经历。求学问必须带着自己的问题的思想再翻开书学,要形成自己的主见。受益太多,摘录分享在 wechat 和微博。

评分

在网上找来文章读的。自学的根本:一片向上心。梁漱溟自称“问题中人”,思想的生成皆从生命本根处得来,笃实,认真,接地气。

评分

在我精神欠佳(因过度学习,忽略了身体)之时能够在他人的引导下阅读这本小书,实属幸运。梁先生的自学方法、做人的准则都给我很大启发。读到最后一篇《自述》甚至有些惊喜和惊讶,因为梁先生当时也把解决中国问题之根本放在乡村教育上。我自知学识、阅历都不强,但是在思考中国之根本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时候,现阶段我的答案与梁先生是一致的,而社会上也已经有不少优秀的人在从事这一事业。让我吃惊与惊讶的是,难道中国的问题几十年未变?并且几十年过去了,乡村教育还是当务之急却道阻且长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