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吞噬的视野

自我吞噬的视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
作者:李为学
出品人:
页数:2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266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德里达
  • 德里达国内研究
  • 延异
  • 海德格尔
  • Derrida
  • 理论
  • 现象学
  • 自我成长
  • 心理探索
  • 意识觉醒
  • 认知反思
  • 内在旅程
  • 情绪管理
  • 思维转变
  • 存在主义
  • 孤独思考
  • 自我觉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梳理了德里达“延异”概念出现的文本历史,并通过逐段分析《延异》文确定了“延异”一词的语法位置,由此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德里达的思想工作在当代西方哲学版图中的地位。在此位置上,他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哲人发生了精彩的交锋。

德里达的运思方式使他成为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中间者,同时也将哲学在自身限度内推向了极致。在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契机来观审:作为西方文明基础的哲学,其未来的出路在哪儿?同时,德里达的哲学品质并非简单地源自于现代性哲学,其不断自我吞噬的视野,以及这种现代性品质作为哲学之哲学性终究来自于古希腊。对于正在寻找文明主体性的中国人来说,认识到现代哲人的复杂谱系、现代性的古希腊根源,以及在古典传统中的多重思想面相,这些仅仅是思考我们自身思想道路的基本准备,而在古今中西之变的焦虑中,我们除了进一步厘清西学源流与中华古学的古典传统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作者简介

李为学,男,1979年生于山东邹平。1997年进入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学习哲学,随后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7-11年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攻读法国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兰州大学、重庆大学。2008-2009年为美国范德堡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典道学、西方哲学与佛学。

目录信息

前 言
第一章 延异的出场
第一节 文学建制、残酷戏剧与延异
一、作为建制的文学
二、残酷戏剧
三、拒斥形而上学之后的形而上学与延异
第二节 延异的准备:德里达与现象学方法
一、现象学这种方法
二、德里达与现象学
三、《声音与现象》中延异的出场;符号和在场的关系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延异本文:结构厘清以及开敞出的问题领域
第一节 延异一词的造词法
第二节 第一个主导问题:时间化-空间化如何联结在一起的?
第三节 在场与痕迹
第四节 第二个主导问题:什么差异?谁差异?什么是延异?
第五节 比存在论差异与存在真理更古老的“痕迹”
第六节 第三个主导问题:在场者是什么?
第三章 延异道路的行止: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的交锋
第一节 海德格尔中期关于语言、语词的思考
一、海德格尔1933-1934的两个讲座中关于语言与真理的思考
二、《哲学论稿》与《沉思》中关于语言与存在的表述
三、在《论语言的本质》中的进一步思考:标记(Merkal)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性考察与语言难题
第三节 德里达对于海德格尔的批评、延异立场的充实
一、海德格尔的语言难题以及延异的接应
二、延异立场的充实
第四章 与延异相异的两条道路:符号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第一节 中观论派中关于名言的一些论述
一、自证的问题
二、境的问题
第二节 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问题
一、哲学作为描述
二、私人语言论证
结语:思考的超越性要求与克制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德里达的特点在于超越性与节制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张力,一方面他没有像阿尔托止步于神的排泄,维特根斯坦的悬置语言问题,另一方面,和自己相似之处最多的海德格尔比,保持了节制(也许是进取),不像海这种赫拉克勒斯情节的英雄那样游走物与意义的迷宫,潜入无—底的深渊,在三维之间遣送—在场,从而在居—有中为天地神人创造了神性最后的栖居之地。而这个栖居地也被德里达破坏掉了,海德格尔颇有美感的时间与历史性问题,在德里达这里是颇为平庸的延异(延隔,差异),它不是历史性,不是差异性,甚至不是一个词语,取代有界无限闭合的是游戏贯穿产生的效果,一种自我吞噬的有限性只剩下比存在真理更古老的痕迹。至于中观应成派的异共相则是另一种视野了。

评分

德里达的特点在于超越性与节制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张力,一方面他没有像阿尔托止步于神的排泄,维特根斯坦的悬置语言问题,另一方面,和自己相似之处最多的海德格尔比,保持了节制(也许是进取),不像海这种赫拉克勒斯情节的英雄那样游走物与意义的迷宫,潜入无—底的深渊,在三维之间遣送—在场,从而在居—有中为天地神人创造了神性最后的栖居之地。而这个栖居地也被德里达破坏掉了,海德格尔颇有美感的时间与历史性问题,在德里达这里是颇为平庸的延异(延隔,差异),它不是历史性,不是差异性,甚至不是一个词语,取代有界无限闭合的是游戏贯穿产生的效果,一种自我吞噬的有限性只剩下比存在真理更古老的痕迹。至于中观应成派的异共相则是另一种视野了。

评分

德里达的特点在于超越性与节制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张力,一方面他没有像阿尔托止步于神的排泄,维特根斯坦的悬置语言问题,另一方面,和自己相似之处最多的海德格尔比,保持了节制(也许是进取),不像海这种赫拉克勒斯情节的英雄那样游走物与意义的迷宫,潜入无—底的深渊,在三维之间遣送—在场,从而在居—有中为天地神人创造了神性最后的栖居之地。而这个栖居地也被德里达破坏掉了,海德格尔颇有美感的时间与历史性问题,在德里达这里是颇为平庸的延异(延隔,差异),它不是历史性,不是差异性,甚至不是一个词语,取代有界无限闭合的是游戏贯穿产生的效果,一种自我吞噬的有限性只剩下比存在真理更古老的痕迹。至于中观应成派的异共相则是另一种视野了。

评分

德里达是真的难读。佩服这位作者,用中文形式,不仅克服了翻译的艰涩,同时作者对德里达的深刻理解和作者熟练高超的思维语言组织能力,也克服了德里达自身的晦涩。

评分

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看得懂德里达海德格尔的人觉得说得太啰嗦,看不懂的人看完还是不懂。以前对于解读欧陆哲学的书心存怀疑,认为要用平实的语言来表述他们的思想或许不可能,但真正看过优秀的作品后发觉,还是水平有差异。另,尤其研究德里达这种思想家竟然全用的英文译本,不够严谨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