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1917—1993),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此外拥有诗人、作曲家、剧作家、语言学者和评论家等多重身份,小说代表作有《发条橙》、《尘世权力》,马来亚三部曲等。
伯吉斯是典型的才子型作家,对英国历史博闻强识,研究莎剧深入精微。他在本书中紧扣史实,同时发挥了极大创造力,将这位古往今来最伟大作家的一生写得洒脱别致,动人心弦。伯吉斯本人对文学的敏锐洞察与透辟见解也频频溢出笔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伯吉斯关于莎士比亚的另一部作品《一点不像太阳》(Nothing Like the Sun),虚构莎氏青年时代爱情生活的传奇,入选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经典书目。
刘国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翻译工作者,曾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英词典》编撰工作,代表译著有E. L. 多克特罗的《拉格泰姆时代》等。
王佐良曾评价本书文字纯粹、运用巧妙,行文“如繁复的织锦,有一种厚度”,伯吉斯又喜欢征引用典,很难翻译。刘国云教授中英文造诣俱深,译文流利可诵,典雅隽永。新版全文精校,并针对伊丽莎白和詹姆斯朝的历史人物事件添补注解,莎剧台词均加注标明出处,方便查找原著,扩展阅读。
很多作家站在万神殿外准备进殿。
这时候来了一个人,不和任何人打招呼,昂首走入了万神殿。
这个人就是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就是我们自己,是忍受煎熬的凡人俗士,为不大不小的抱负激励,关心钱财,受欲念之害,太平庸了。他的背像个驼峰,驮着一种神奇而又未知何故显得不相干的天才……我们都是威尔。莎士比亚是我们众多救赎者中一位救赎者的名字。 ” ——安东尼•伯吉斯
.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诗人、剧作家、演员,西方经典的中心。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这一生都属于他。博尔赫斯说:上帝梦见了世界,就像莎士比亚梦见了他的戏剧。他创造了近千年来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被认为是“俗世的圣经”,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却所知甚微:作品之外,莎士比亚本人的形象始终模糊。
莎士比亚匪夷所思的创造力源自何处?他是“专门注意人家不留心的零碎东西的小偷”,还是化平庸为灿烂的魔法师?一个乡村青年如何汲取大千世界的养料,短短数年上升为大众剧坛的明星?他驾驭本国语言的盖世才华,对于人类心灵的深刻了解,如何一步步大放异彩?
在无数为莎士比亚画像的尝试中,英国著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莎氏传独具匠心。伯吉斯怀着思乡之情,追慕一个喧嚣变革的文艺复兴时代,追踪莎士比亚成就文学之路的迂回小径。在他笔下,这位天才的肖像最终与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形象重合:世界是一座剧场,莎士比亚是我们其中一位救赎者的名字。
.
评论推荐:
“他(刘国云)翻译的伯吉斯《莎士比亚》传记是现在能找到的最准确、流畅、清雅的译文之一……认真写书,必有回响。”——金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除了伯吉斯,你很难想象别人用这样的口气谈论莎士比亚,你简直可以看见一只手跨过四百年,拍拍那个叫威尔的‘伦(敦)漂’青年的肩膀。有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面对众多关于莎翁的材料,我仍有重读伯吉斯的必要。”——黄昱宁(出版人、翻译家、作家)
“读《莎士比亚》,是看一个才华盖世的小说家怎样愉快地想象另一个他所挚爱的作家的人生,是看作者在一个不太成立‘又被无以计数地尝试过的’(伯吉斯本书开场语)题目下,怎样微妙地制造差异和乐趣。其中最明显的是小说家对叙述弧度的把握——世上所有的话都供他驱驰,而且他知道故事到了什么分儿上该用上哪一句。”——陈以侃(评论家、翻译家)
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著名剧作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日不落帝国因他而荣耀。但是大部分现代人也许和我一样从未完整的读完他的悲喜剧,也许最熟悉的不过是哈姆雷特中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伯吉斯用寥寥史料做根基,添置大量想象,勾勒出天才的另一...
评分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著名剧作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日不落帝国因他而荣耀。但是大部分现代人也许和我一样从未完整的读完他的悲喜剧,也许最熟悉的不过是哈姆雷特中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伯吉斯用寥寥史料做根基,添置大量想象,勾勒出天才的另一...
评分 评分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著名剧作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日不落帝国因他而荣耀。但是大部分现代人也许和我一样从未完整的读完他的悲喜剧,也许最熟悉的不过是哈姆雷特中那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伯吉斯用寥寥史料做根基,添置大量想象,勾勒出天才的另一...
评分每当莎士比亚在房地产或编写剧本以外做别的事情时,历史就“啪”地一声合上了嘴。伯吉斯是在力图撬开历史的嘴
评分伯吉斯真心写得好
评分好文好译好制作。伯吉斯的习惯是,“这事到底怎么回事现在并不清楚,但有一种传言是:”或者“我们可以合理假设这样一种可能:”,然后就开始聊关于莎翁的八卦并顺带借古讽今,时常语带讥诮,满满的粉到深处自然黑。
评分2015年第126本:安东尼•伯吉斯在前言中即开宗明义地指出:“本书之意不在论述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而是记述产生这些诗歌和戏剧的主要社会生活”,戏剧是大千世界的一个侧面,伯吉斯为莎士比亚立传,是将其家族、生平、个人创作实践与英语的熔炼、英国戏剧的发展、伊丽莎白朝的政治斗争与人事浮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与诗歌,以及后来者对他的继承,是承载着英国信心的大众艺术形式,更是伊丽莎白黄金时代无数丰碑中的一座。
评分虽然作者已死,但阅读任何文本,我们势必会想象其作者,更何况对于莎士比亚这样一位“神秘人”。Bardolators曾不断按照自己的方式图画莎士比亚肖像,而Burgess的任务则在于运用更出色的颜料和画笔,画好这一肖像。对理论家而言思想脉络或许重于生活,但对这样一位诗人,“第一位的毕竟是生活”。于是我看清了这幅“肖像”,并且有料、有趣,或许没什么用——至少对于理解其作品来说。但“射精有用乎?”然而,这生活并不局限于莎翁本人的生活,我看清了以其为中心的“地貌”。令我诧异的是,译者竟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去世了,怪不得“未婚先孕”要写成“珠胎暗结”。“威尔”作为经典的中心,每次相遇,都会成为新的缪斯——新的影响的焦虑仍旧不断发生。这条路,我们仍旧需要为每一个范畴而犯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