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中国中世纪的鬼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普林斯顿大学铃木大拙讲座教授、宗教学系终身教授。

太史文早年毕业于欧柏林学院,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主攻东亚宗教,1986年获博士学位。太史文的博士论文题目为《中国中世纪的盂兰盆节》,这篇论文为他今后研究中国中世纪的民间信仰打下了基础,1988年,他在原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了他的成名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译者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研究。近年关注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形态与统治机制。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太史文
出品人:
页数:238
译者:侯旭东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8347
丛书系列:中古中国研究书系
图书标签:
  • 民俗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宗教 
  • 人类学 
  • 中古史 
  • 历史 
  • 社会学 
  • 民间信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是在CKYang那个institutional v.s. diffused religion的框架下考察中国的盂兰盆节的。偶感兴趣的是,这个七月半是虾米时候流传到当时的也蛮之地,并被纳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涉及这些,只是介绍了于兰盆节的由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怎样与本土的...

评分

这本书是在CKYang那个institutional v.s. diffused religion的框架下考察中国的盂兰盆节的。偶感兴趣的是,这个七月半是虾米时候流传到当时的也蛮之地,并被纳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涉及这些,只是介绍了于兰盆节的由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怎样与本土的...

评分

1 作者Stephen F. Teiser将目光投向中世纪中国的特殊宗教节日——鬼节之上,从社会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把握和探究。作者的问题意识在于,他发现中国宗教史的作者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反对佛教的政治人物,抑或是强调经典起源以及强调于庙墻内举办的具有秩序性目的的法...  

评分

1 作者Stephen F. Teiser将目光投向中世纪中国的特殊宗教节日——鬼节之上,从社会学、人类学及历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把握和探究。作者的问题意识在于,他发现中国宗教史的作者往往是那些倾向于反对佛教的政治人物,抑或是强调经典起源以及强调于庙墻内举办的具有秩序性目的的法...  

评分

这本书是在CKYang那个institutional v.s. diffused religion的框架下考察中国的盂兰盆节的。偶感兴趣的是,这个七月半是虾米时候流传到当时的也蛮之地,并被纳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之中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涉及这些,只是介绍了于兰盆节的由来,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怎样与本土的...

用户评价

评分

神通这一概念提炼得好spiritual penetration.作为巫的目连一方面为普通人服务,一方面也为朝廷和僧伽权威的支持者所认可。从而成为制度性宗教与生活宗教之间的巨大空隙的中介。

评分

可谓借用社会学与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佛教的典范之作。前史勾勒(本土宗教、僧人日程+道教),文献历史、神话背景(其实这里的“神话”有些误导)、作为巫的目连、鬼节的宇宙观、佛教与家庭,面面俱到,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围观的考察,盂兰盆节研究的经典之作。

评分

按需。本书展示了一位当代美国学者对这个古老中国之节庆的理解,以局外人的角度隔岸观火,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该书连导语、结语共分八部分,概括了全书主要内容及分析框架,综述了鬼节的主要活动、在中国及东亚流行情况及其多重意义,并将宗教分为“制度型”和“扩散型”,以此来修订鬼节的定位。随后几章探讨了佛道两教流行前的鬼节风俗,及包括盂兰盆经在内的多种古典文献。

评分

太史文真是个“调和主义者”,把鬼节同时归入弥散性与制度性宗教,将佛教传统放入中国传统宗教环境……作为巫的目连是很有趣的,但比较好奇佛教自身是否有巫的传统。文献梳理对我来说就当故事看啦~

评分

太史文真是个“调和主义者”,把鬼节同时归入弥散性与制度性宗教,将佛教传统放入中国传统宗教环境……作为巫的目连是很有趣的,但比较好奇佛教自身是否有巫的传统。文献梳理对我来说就当故事看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