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巨链

存在巨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阿瑟·O.洛夫乔伊
出品人:
页数:509
译者:张传友
出版时间:2015-5
价格: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1119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观念史
  • 思想史
  • 哲学
  • 洛夫乔伊
  • 西方哲学
  • 历史
  • 阿瑟·O·洛夫乔伊
  • 美国
  • 存在
  • 哲学
  • 链条
  • 宇宙
  • 结构
  • 思维
  • 现实
  • 关联
  • 逻辑
  • 意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存在巨链》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诺夫乔伊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研究了“存在巨链”这一观念群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同时研究了这一观念群与它们赖以产生的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充足理由原则等思维原则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其观念史比起哲学史来说,涉及的范围既特殊又宽泛。其特殊在于,观念史研究的是某些观念或观念群的发生与发展史,不涉及哲学家或哲学流派的发生与发展史,其宽泛在于,观念史的研究不限于哲学,而是涉及到文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各种领域。因此,诺夫乔伊在这本书中通过旁征博引,对存在之链观念群的产生和发展给予了清楚的梳理。他在书中,追溯了“完满”、“连续”和“渐变”的观念,从这些观念的柏拉图起源,到它们在17世纪的“存在巨链”观念中的体现,直到这一观念中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想冲击下的衰落。关于所有生物在一个绝对结构中从最低级到最高级连接在一起的“链”的观念,由于进化论思想的兴起而被推翻。洛夫乔伊由此得出结论:任何关于绝对的、静止的宇宙的设想,都是不可理解的。

作者简介

阿瑟·O.洛夫乔伊(Arthur Oncken Lovejoy,1873-1962)美国哲学家,批判实在主义代表之一。曾任霍普金斯大学教授,1916-1917年任美国哲学协会会长。1940年创办《思想史杂志》,并任编辑。与桑塔亚那、赛拉斯等合著的《批判实在主义论文集》为批判实在主义的代表作。主要著作还有《批判实在主义》、《对二元论的反叛》。

目录信息

洛夫乔伊和他的观念史研究(译序)
前言
第一讲 导论 观念史的研究
第二讲 存在之链观念在希腊哲学中的起源:三个原则
第三讲 存在之链及在中世纪思想中的某些内在冲突
第四讲 充实性原则与新宇宙观
第五讲 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的充实性和充足理由
第六讲 18世纪思想中的存在之链,及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讲 充实性原则和18世纪的乐观主义
第八讲 存在之链和18使节的一些生物学观点
第九讲 存在之链的时间化
第十讲 浪漫主义和充实性原则
第十一讲 历史及其道德的后果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新版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观念史的研究可谓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地基,Lovejoy在这部书中打破了学科界限,穿梭于哲学、神学、文学、宇宙学或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用the Great Chain of Being这样一条线索来贯穿。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成为神义论的辩护方式。柏拉图在《蒂迈欧篇...  

评分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至今观念史研究范式的演进,梳理出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如果说过去诺夫乔伊所开创的观念史只是研究基本的“观念单元”,那么现在的新观念史则表现为,在以语言哲学为理论基础后走向了以语境、修辞与行动等为核心的研究;同样,“...  

评分

洛夫乔伊的方法对于大多数思想史家过分的理智主义是一个反动。这一方法承认,思想或者至少在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的选择,常常是用假设来决定的,是用或多或少无意识的精神习惯来决定的;它承认人们在接受思想的过程中由于敏锐地感到各种形而上的悲苦而有所不同;它承认思想往往表...

评分

观念史的研究可谓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地基,Lovejoy在这部书中打破了学科界限,穿梭于哲学、神学、文学、宇宙学或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用the Great Chain of Being这样一条线索来贯穿。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成为神义论的辩护方式。柏拉图在《蒂迈欧篇...  

评分

观念史的研究可谓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地基,Lovejoy在这部书中打破了学科界限,穿梭于哲学、神学、文学、宇宙学或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用the Great Chain of Being这样一条线索来贯穿。充实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成为神义论的辩护方式。柏拉图在《蒂迈欧篇...  

用户评价

评分

观念史的起点

评分

值得列入年度十佳了,给我带来了不少新路径。导言告诉我们何为观念史:观念史关注的,是那些未说出,未意识到的笼统的观念,是构成一个时代里-ism/-ity的unit-ideas,它不局限在哪个领域,也可能不局限在地域,一个时代的二流作家比一流作家更能体现这种时代观念。三个原则不必说了,我感到惊艳的是17和18世纪,作者整理种种思潮,分析文本的功力实在很赞——顺带说一句,最近越来越感觉在我的观念里,只有20世纪算得上是“现代”,以往全都是“古代”了。扣一星是因为翻译风格不统一,前几章各种不像中文。还需要时时回去再读。估计猛大也很受这本书的影响?

评分

观念史的起点(现在泛滥的观念史的始作俑者),我就看个导论。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不宜局限于某一研究领域。 2不宜采取国别、种族或语言来划分的方式进行,而应该按照一定的时代,或者该时代中的某些群体的划分来进行。 3不宜忽略“无名之辈”。 三条忠告: 1不要堕入到一种仅仅是想象的历史概括中;从其他知识领域中搜集知识时,注意为外行埋伏的错误。 2只论及部分,绝不能视为整体。观念史不是具有高度专门化思想的学科的研究对象。 3观念史是一个试错的历史。我们总倾向于思想清楚明白、首尾一致,有坚固基础而终极的,其实未必有上述属性的任何一个。(斯金纳反对的学说神话、连贯性神话、预期神话) 人,无论好还是坏,都天生是,而且根据其本性最特有的冲动来看是一个反思的和解释的动物,他总在寻求对失望原因的认识。

评分

这才是真正的观念史研究啊!

评分

啊,总算读完了,非常精彩。看来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充分展开,作为开端的希腊思想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西方的观念之中。哲学就是不断地回返到开端和本源中去。(商务版错字太多了,有些语句翻译腔太重,读起来很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