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為社會學帶來什麼

藝術為社會學帶來什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娜塔莉·海因裏希(Nathalie Heinich),法國社會學傢,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畢業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導師為知名社會學傢皮埃爾·布爾迪厄。其研究領域涵蓋藝術傢的職業化、文化實踐的社會學特徵、身份認同等。三十多年來,她始終關注當代藝術在西方社會引起的爭議和討論,對文化實踐中的矛盾特徵進行社會學觀察,並齣版瞭三十餘本探討藝術傢的社會地位、作者的概念、當代藝術體係、身份認同、價值關係及社會學史方麵的著作。她的研究成果已被譯成多國文字。

譯者 何蒨,北京大學法語係本科、碩士,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比較政治學博士,曾赴加拿大深造當代西方藝術研究方法論,並在法國完成關於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體製變遷的博士研究。曾任齣版社編輯、自由撰稿人,現從事比較政治角度的藝術與社會關係研究。在國內外期刊發錶學術論文若乾,主要譯作有《我們什麼也沒看見》《夜蛾:“齣現”隨筆II》(及《創造性工作:不確定性中的自我實現》等。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法] 納塔莉·海因裏希(Nathalie Heinich)
出品人:
頁數:111
译者:何蒨
出版時間:2016-5-1
價格:2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67541627
叢書系列:輕與重
圖書標籤:
  • 藝術社會學 
  • 藝術 
  • 社會學 
  • 藝術理論 
  • 納塔莉·海因裏希 
  • 法國 
  • 藝術史 
  • 2016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藝術是社會學的難題:因為藝術領域所推崇的價值觀——獨特性與普世性,正是傳統社會學要探討的問題。與其他領域不同的是,通過研究藝術,社會學者可以把握立場的轉移,這對藝術社會學乃至社會學的整體實踐都有著重要影響。在《藝術為社會學帶來什麼》中,我們關注的不再是社會學對藝術的貢獻,而是藝術為社會學帶來什麼,也即觀察行為者接受藝術的多種方式,以及其中潛伏的價值關係。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已有的理論與方法,反思傳統社會學的某些頑固的思維習慣。有時,這些習慣已轉變為一種僵化的社會認知模式,甚至淪落為一種社會學意識形態。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簡明但醍醐灌頂的一本書,有點理清瞭社會學(如何研究社會建製)、法律政治學(社會建製是什麼)和藝術史(藝術界作為一個特殊個案)的關係,並以藝術社會學為例提齣瞭社會學的“去批評化”,以“批評”作為研究對象而不是目標。比如社會學研究指齣梵高的天纔是社會建構的,那麼要以這個建構為對象,研究為什麼人們會樂於接受梵高是悲情天纔這樣的神話。

评分

布爾迪厄學生納塔莉海因裏希之作,一篇長論文而已,但提齣的藝術、美學與社會學之間的衝突顯然是一個有待深入思考的問題,她更像是勾勒齣瞭一個問題,但沒有給齣有力結論或譜係考古,文風清晰不晦澀。

评分

喜歡這七篇小文章的論述角度,主張拋棄立場解構既有立場,帶著社會學中立派的質感解讀藝術真是酷啊

评分

藉著藝術之名,實際在談當代社會學作為獨立學科的規範性要求。小冊子揭示瞭兩件事,一是有必要在意識形態文化批判之外建立一種相對主義的客觀描述法,二是社會學真的沒法深度介入藝術問題。

评分

藉著藝術之名,實際在談當代社會學作為獨立學科的規範性要求。小冊子揭示瞭兩件事,一是有必要在意識形態文化批判之外建立一種相對主義的客觀描述法,二是社會學真的沒法深度介入藝術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