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空前绝后的伟大戏剧诗人,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伟大的文豪。
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合考虑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十四行诗,精选二十种出版单行本,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的全套经典插图,出版“诗体插图珍藏本莎士比亚作品集”。
对赞美和比喻的节制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之第130首谈修辞 语言学家贝特森认为: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而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倾向产生的压力造...
评分十四行诗读了两个版本,都是英汉对照的,最近读的这本是辜正坤的。辜正坤虽然是翻译大家,但我并没有觉得他翻译出了原诗的美感,用的一些词(比如“心儿”“眼儿”之类的)也是我不喜欢的,感觉有点掉价。而且他自己补充的意思比较多,和原文并不是每句都能对上,在翻译时也调...
评分Those hours,that with gentle work did frame The lovely gaze where every eye doth dwell, Will play the tyrants to the very same And that unfair which fairly doth excel, For never-resting time leads summer on To hideous winter,and confounds him there; S...
评分感觉诗还是要读原文的好, 翻译的诗感觉总是味道不对,比如第十八首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
评分对赞美和比喻的节制 ——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之第130首谈修辞 语言学家贝特森认为: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而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和文化的各种倾向产生的压力造...
莎士比亚告诉我们:你独身,将要一事无成。
评分“在英国的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不仅在英国的抒情诗宝库中,而且在世界的抒情诗宝库中,保持着崇高的地位。”莎士比亚的语言,精彩、凝练,充满智慧。
评分好译
评分18.23.27.我白天劳力,夜里劳心;为你,为我自己,我不得安宁 / 29.34.50.54.64.66.74.91 / 76.为什么我老写同样的题目,写不累XD
评分感情洶湧而真摯,確實稍稍激發了我對於“愛”的渴望,但莎翁對後代的執念體現的也太可怕了。而且詩這個東西讀譯版總感覺有些奇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