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博士

浮士德博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马斯·曼(1875—1955),1875年6月6日生于德国吕贝克一个富裕家庭。1929年,他以其形成于19世纪末、20纪初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他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伟大小说《魔山》。1933年他因政治原因离开纳粹德国。他首先流亡瑞士,然后又流亡到美国。在1938至1952年生活于美国期间,托马斯·曼完成了他的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继而又一举写下了他晚年最为不朽的巨著《浮士德博士》,并于1947年出版。1952年托马斯·曼返回瑞士定居,1955年8月12日作为一代文豪的他在苏黎世逝世,享年80岁。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 托马斯·曼
出品人:
页数:661
译者:罗炜
出版时间:2016-4-1
价格:5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2049
丛书系列:译文名著精选
图书标签:
  • 托马斯·曼 
  • 德国文学 
  • 德国 
  • 小说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托马斯曼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作家、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败坏的直至疯癫的经历。作者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 “一生的忏悔” ,“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是作家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

小说用并不很多的笔墨讲述了作曲家的故事:1910年在意大利,作曲家遇到了魔鬼,魔鬼允诺给作曲家最高的灵感,让这个渴望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作曲家的虚荣心和荣誉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但条件是:作曲家应专心创作,冷漠度日,不许爱任何人,并且,24年后必须死去,死后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作曲家答应了魔鬼的条件后,专注作曲,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他最后的作品叫《浮士德博士的哀歌》(一部交响大合唱),1930年此作品完成后,作曲家召集几十个他的至亲好友到他的家里,准备用钢琴为他们演奏他的新作。演奏前他向大家发表演讲,在演讲将近结束时,他早已埋下的精神病突然发作,昏倒在地。他的母亲从故乡赶来,把他接回家乡。在母亲的护理下,作曲家在故乡患精神痴呆病十年,终于在1940年死于自己的故乡。他死后三年,即1943年(小说一开头),“我”为作曲家写传。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早年,读《魔山》的经验告诉我,托马斯•曼的作品是需要储备了足够知识才能去读的。最新出版的全译本《浮士德博士》这本书比之《魔山》,它不仅充满了各种各样令读者好奇和探究的影射,还能让读者感受到哲学的晦涩、音乐理论的艰深的同时,发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的美妙...  

用户评价

评分

在二十世纪拾起十八世纪长篇小说的老传统,言语盘绕描写平庸,此君水平究竟几何?

评分

当德国犯下滔天大罪,从而整个国家理应陷入绝望且没有任何权力诉诸于希望时,作为一个德国人,托马斯曼承受着巨大痛苦、怀着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不昧着良心,试着为祖国找一个前进一步的支撑点:即存在本身。 无论发生什么事,就像河水依然会流淌,时间还是会一点一点流逝,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超越于人类的宏大存在本身,给予所有人以希望,包括那些没有资格拥有希望的人。 黑夜吞噬了一切。而当黑夜开始吞噬黑夜本身时,光明就出现了。

评分

毫无疑问,一个如此克制、如此冷漠、反对平淡无奇、反对迎合观众趣味的人,无论是内在和外在,其生活都不会过得很容易。终于读完了,有时间再写评价吧。

评分

翻译减一星,但也可想而知这有多么难翻

评分

作者相当厉害,知识渊博,技巧娴熟。译者的功夫也可以,读完全书我又重读了译序。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只读《魔山》是不够的。《浮士德博士》也应读过,尽管因为不具备古典音乐鉴赏知识,对专业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但这部令人不安又深思的作品,值得我们好好读完。同时对德国的音乐,艺术,人文,自然,历史增添了新的理解。推荐。下一部读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