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病人》作者、布克奖得主迈克尔・翁达杰最具力量的小说
关于战争,关于爱,关于亲情,关于身份,关于未知的敌人,也关于对尘封过往的探索
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桐山环太平洋文学奖、吉尔奖、美第奇奖获奖作品
人气作家、《夜航西飞》译者陶立夏 倾情翻译
《安尼尔的鬼魂》是翁达杰唯一一本以斯里兰卡内乱为背景的小说。一个数百年来浸淫于温和的佛教传统的国家,一夜之间因残酷的内战和种族主义,被血腥的宗派势力瓜分、屠戮。
受国际人权组织委托的法医学专家安尼尔回到故土斯里兰卡,试图调查在内战的骚乱中无辜平民的伤亡状况。一具被故意转移到自然保护区的骸骨“水手”成为她揭开残暴战争真相的契机。
在与政府指派的考古学家塞拉斯一同探究 “水手” 的身份和死因过程中除了战争那无处不在的阴影和血迹,她也逐渐接触到战争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撕裂的伤口。
安尼尔必须背负自己、塞拉斯、塞拉斯的弟弟迦米尼、为佛像点睛的安南达深藏的秘密与悲恸。
翁达杰怀揣着对故土悲剧的隐秘伤痛,花费多年进行历史资料收集,甚至涉猎了书中相关的考古、法医学的研究,让小说叙事达到精湛的完美和准确。作家延续了他的诗意风格和片断式叙事结构,在对主人公的记忆和运命的层层揭露中,寄托了对故土失序的正义和荒芜心灵图景的哀伤与慰藉。
媒体推荐:
翁达杰的非凡成就在于,他似有魔法般地让故国的血腥栩栩如生……正如他在《英国病人》中展示的那样,翁达杰先生能以激烈而出人意料的方式将苦痛与诱惑揉合。
——《纽约时报》
在翁达杰的作品里,可以预见的边界都是可疑的:诗歌,抑或散文?事实,还是虚构?真实,想象?他在记忆、历史、梦境和想象交汇之处写作。
——《纽约书评》
在《安尼尔的鬼魂》中,翁达杰的视角最惊人的地方在于那可怕的孤绝:没有一个男人和女人置身于集体中,所有的人都被描述成或全然、或彻底的孤身一人,对他们的同伴封闭自身,不管他们如何试图冲破相互之间的障碍。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都沉迷于这种障碍本身。
——《卫报》
甚至在他揭开真相时,翁达杰仍欲说还休;他通过主人公们孤注一掷且充满激情的行为呈现他们的动机;更重要的,借由那些蚀刻在优美风景和残暴人性的背景中的个体故事,他呈现了一个人、一个国家及其历史的本质。
——《出版人周刊》
迈克尔•翁达杰,加拿大小说家、诗人。他一九四三年出生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十一岁时随母亲移居英国,十九岁移居加拿大,加入加拿大国籍。先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和皇后大学,曾长期在约克大学教授英语文学。
自一九六二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以来,迈克尔•翁达杰已经出版六部长篇小说、童年回忆录《世代相传》、多部诗集、剧本、文学评论集。他也积极参与加拿大独立出版社马车房出版社的诗歌编辑工作。他于一九九二年出版的小说《英国病人》荣获布克奖,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二〇〇〇年出版的小说《安尼尔的鬼魂》获加拿大吉勒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法国美第奇奖、《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二〇〇七年出版的小说《遥望》又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迈克尔•翁达杰和同为作家的妻子琳达•斯伯丁住在多伦多。
译者简介:
陶立夏,作家、翻译、摄影师。已出版《分开旅行》《练习一个人》《岛屿来信》,译著《夜航西飞》《一切破碎,一切成灰》等。
参加世相第二期的读书活动时,收到了这本书。当时自己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过渡。做着一份曲线救国的工作,平日里努力维持着向上的姿态,尽量与人与己相安无事。到了夜深人静不得不独处时,却觉得生活中的一切离自己梦想的人生状态又近又远。内心深处偶尔觉得压抑至极,甚至无法...
评分没有哪种鸿沟更容易跨越 by 吴琦 (《单读》主编) 在破碎的国族历史和困顿的个体生命里,人们能做的,只能是在情感和逻辑上建立自己的通道,没有人可以保证什么美好的未来。 突然想把很多东西换掉,沙发、电视、炒菜用的锅,或是增添一些别的东西,地毯、玩具、投影仪。日...
评分国名: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独立日:2月4日(1948年) 国庆日:2月4日(1948年) 建军日:10月10日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2∶1。旗面四周的黄色边...
评分如果思想有不能言说之无,那么可以祈求另一种语言。“菩萨凝视的岛屿”就完美的诠释了“Anil’s Ghost”, 必须要说,谢谢陈建铭的翻译,让西方世界的幽灵在宗教文化里寻找到了共同的“无”,这也正是安霓尤,瑟拉斯, 帕利帕拿,迦米尼,安南达在残暴,在灾难,在绝望中寻找到...
评分《人物》杂志2016.6《安尼尔的鬼魂》书评 加拿大人迈克尔 · 翁达杰最早以诗闻名。但使他跻身国际著名作家行列的是1992年的小说《英国病人》。这本如梦似幻的小说首先获得了当年的布克奖——英语小说的最高奖项;几年后,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经由安东尼 · 明格拉的导筒...
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作者翁达杰以《英国病人》而闻名,他的文字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细节和令人惊讶的知识结构——这些细节和知识建构起一个真实而广阔的世界,令书页有如银盐相纸般在读者面前渐渐显像。而他最令我着迷的是,一个人拥有如此多关于世界的知识,却仍愿意耐心探究人的内心。
评分新世相的第一本书。有点难读没完全看懂。撇开斯里兰卡的战乱背景、泯绝人性的屠杀等,文字的确很美、很诗意。譬如睡眠让我们自由;我想探寻看顾众生的律法,找到的却是恐惧……
评分看到杏仁体被翻译成扁桃体,就有点不能忍了。另,若不是参加新世相的活动,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看这本书。
评分「即便你是個僧侶,像我哥哥那樣,盛怒或屠殺也會在某天找上門來。因為沒有社會的存在你也無法以僧侶的身份生存。你摒棄社會種種,但要達成這一目標必須先成為它的一分子,從中學習並做出決斷。這是歸隱的悖論。」 / 四五年前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台灣譯者的翻譯,書名叫《菩薩凝望的島嶼》。前段時間朋友在力推這本書我以為是翁達傑的新書,之前並沒有注意到英文名,後來一查,才知道是同一本。但無論是哪個翻譯,都覺得蠻好的。幾年後再讀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我不得不喜歡那個「買」了她哥哥的名字 ——「安尼爾」的女法醫人類學專家。
评分看了这个译本后有冲动去看原文,因为不知道是原文别扭还是翻译问题导致人读得很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