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爾澤·艾興格爾 (1921-2016),奧地利作傢。1948年發錶長篇小說處女作《更大的希望》及部分短篇小說,一舉成名。其短篇小說兼具超現實主義和詩意色彩,她被評論界稱為“女卡夫卡”。在小說、詩歌、散文、廣播劇等領域著作豐富,曾獲四七社奬、卡夫卡奬、奧地利國傢文學奬、內莉·薩剋斯奬、格奧爾格·特拉剋爾奬、維也納城市奬等。
短篇小說集《被束縛的人》(1953)是艾興格爾早期創作的高峰。收錄瞭1948年至1952年的十二篇作品。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W(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2390957/ 译后记 胡蔚 伊尔泽·艾兴格1952年凭借一则《镜中故事》获得“四七社奖”,成为战后德语文坛中备受瞩目的新星。作为战后最重要的德语文学团体,以里希特和安德施...
評分—— 简评伊尔泽·艾兴格尔短篇小说集《被束缚的人》 文 / 杨植钧 载《新京报书评周刊》 在二十世纪德语文坛,可能没有第二位作家像伊尔泽·艾兴格尔(Ilse Aichinger)那样,毕生对“镜”表现出那么精微的敏感和那么激越的诗学痛感:1952年,艾兴格尔在“四七社”秋季文学聚会...
評分 評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W(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2390957/ 译后记 胡蔚 伊尔泽·艾兴格1952年凭借一则《镜中故事》获得“四七社奖”,成为战后德语文坛中备受瞩目的新星。作为战后最重要的德语文学团体,以里希特和安德施...
評分'人们在回顾一生的时候,也可以确如看到镜中的映象一样,由近而远,从今到昔,在这时序的逆行中,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它有着卡夫卡式的开头:'醒来时,太阳正照在脸上,他不由得又把眼睛闭起来。他正想驱赶蚊子,却发觉自己被缚住了。'写卡夫卡式的审判:'既然他曾图谋采取行...
“仁慈不會替代審判,審判也不會替代仁慈。”一本薄冊讀得驚心,隱晦晦澀,卡夫卡感的確不時漾齣,在這荒謬的非人世界,倒錯的時序、混淆的鏡像,隱喻成為明確的象徵,外在介質的束縛成為反嚮的手段,無常成為日常。
评分卡夫卡的《飢餓藝人》講的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身份與主觀意識的相互關係,這一本呢就更像形式主義的散文詩。是不是需要沉到氣壓最深最大的地方再被像爆爆米花一樣地被反重力方嚮拋齣來,纔能站在形式主義的巔峰上錶達深刻。不然可能鏡像裏麵就隻有草草勾瞭個花邊的輪廓,稍稍不小心就被穿過瞭。講述全部都從空中開始,又都在琴的黑鍵上嘎嘣一聲結束掉。舉重若輕的反義詞是什麼?至多是個藍調抽象《小故事大智慧》瞭吧。
评分每一件事情都有它準確的意義,但是這種意義不是唯一的,而在文學所提供的形式場景裏,這種意義甚至是可逆的,所以,自由和束縛是同義詞,誤會能等於真理,隨意的玩笑亦可以是早有預謀的暗算,因而閱讀伊爾澤.艾辛格爾的時候,我們不能隻作為一個觀看者而存在,必須去懷疑細節,拆解她所建造的秩序,嘗試辨識人和生活關係裏,那恒定不變之下的瞬息萬變,然後憑藉這股湧動的暗流,讓自己從種種錶象中退齣,讓舊觀點有新的栽種,讓自我在挪活之後得到另外一種解放。而這或許也就是一個作傢能對一個讀者所做齣的最好奬賞。
评分譯後記裏寫,艾興格爾認為沒有經曆過災難的時代比戰爭歲月更加糟糕,因為戰爭時代懷揣希望,而現在的時代隻是一個虛弱的時代,虛弱得失去瞭清晰的意義和秩序。現在的作傢隻能做個觀看者,觀察和記錄細節,而不是虛構情節和意義
评分2017年已讀049:艾辛格爾被譽為“女版卡夫卡”,大概是因為她和卡夫卡一脈相承的對人類的生存睏境與精神危機的體認與呈現,如同同名小說《被束縛的人》一樣,在她將真實與荒誕交織糾纏的書寫中,記錄的是被隔絕被異化被束縛的人生。但和卡夫卡的冷峻與絕望不同,艾辛格爾明顯溫度更高,更空靈溫柔。《被束縛的人》除瞭可喻示人的生存狀態,更可看成是艾辛格爾創作觀的展現:束縛也是一種自由,自我的束縛有時反而成瞭擺脫羈絆的形式,“隻有在特定的羈絆當中纔能飛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