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1828—1893)
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实证主义的杰出.使用一于律师家庭。自幼博闻强记,二十岁时以第一名考入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曾任巴黎美术学校美术史和美学教授。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国文学史》、《十九世纪法国哲学家研究》、《论智力》、《现代法兰西渊源》、《意大利游记》、《艺术哲学》等。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
《艺术哲学》插图珍藏本分图本与文本两卷,图本共精选五百二十二幅,其中彩图四百八十四幅,全部由老一辈摄影家,八十高龄的陈渊先生精心翻拍而成。
自从人类第一次通过石头与石头的撞击而留下自己的印迹以后,广义来讲,审美就开始了。对美的向往热爱沿着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不断地延伸,扩展到世界各地,充斥着过去和现在。客观地讲,不懂审美的人并不能称为完整,而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必定是伟大的。 随着人类对美的欣赏和研究...
评分第一篇评论的时候,书只读到三分之二左右,知道最近才断断续续的读完,,,补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 丹纳这本书,话题谈得非常开,使我之前都不抓住重点,最后,丹纳先生将自己展开得资料,叙述一一收拢,完成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我觉得可以理解为“艺术品鉴赏方法”。 ...
评分一、成书 1864年,丹纳受巴黎美术学校之聘请,担任美术史讲师。本书原系按授课进程陆续印行,总计十讲,共十一本。后作者决定只摘录讲义中提纲挈领的主要观念,汇成五编,陆续出版,是为《艺术哲学》,至今已150余年。 二、翻译 1929年,21岁的傅雷在巴黎翻译本书第一章,写下...
评分在发小的新居里,偶尔谈起创作和痛苦的关系。 是的,每一次创作的过程,其实是穿透一种痛苦。 “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 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 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于紧张,就是精神骚动。” 这正是在兴之所至的表象之下, 艺术...
评分个人以为这本书之所以被最早介绍到国内来,是由于其作者是以近似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其美学思想的,对时代和经济对美学思想的影响十分强调,不同于黑格尔与谢林德国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体系过于强调抽象的哲学逻辑,因此更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 本书介绍了西方美学思想中的三...
考虑丹纳哥哥(爷爷)是19世纪中的批评家,我得宽容点。啰嗦式的风格我无法喜爱,观点也无法使我惊喜。评论里这个很公允:此书虽名“哲学”,实乃“文学”。19世纪的写作者,似乎都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它的体例与如今通行的学术逻辑完全不同,更在乎直觉和共情。
评分写伦勃朗写得最透彻的一本书
评分傅雷进入公版,各家纷纷推出丹纳的艺术哲学。此书虽名“哲学”,实乃“文学”。19世纪的写作者,似乎都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它的体例与如今通行的学术逻辑完全不同,更在乎直觉和共情。傅雷先生的斐然晓畅,让这部经典作品更添华彩。
评分写伦勃朗写得最透彻的一本书
评分真的很想给傅雷和丹纳先生5分的,但是望着20年前的康德,同时代的黑格尔,20年后的贡布里希……尤其是40年后的福柯,实在是不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