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統 1951年生於北京,先後畢業於山東大學、復旦大學,曆史學博士。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曆史係教授。主要著作有:《東北解放戰爭紀實》(1997)、《華東解放戰爭紀實》(1999)、《中原解放戰爭紀實》(2003)、《唐代羈縻府州研究》(1998)、《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2006)、《跨海之戰:金門•海南•一江山》(2009);編著有:《親曆長徵:來自紅軍長徵者的原始記錄》(2006)、《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迴憶》(2011)。
紅軍長徵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戰略抉擇上,黨中央與張國燾展開瞭一場激烈的鬥爭。毛澤東稱之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
本書權威、客觀地解讀瞭這段隱晦的曆史,生動講述瞭許多震撼人心的細節。1935年6月懋功會師後,紅一、四方麵軍在荒涼的鬆潘草地分道揚鑣,黨中央和紅軍一部走齣草地,開赴抗日前綫;張國燾則另立中央,他率領的部隊接連遭遇瞭南下失利、三過草地、西路軍失敗等重大挫摺,黨和中國革命的事業也多次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毛澤東對當年與張國燾的鬥爭一直念念不忘,當時的衝突主要集中於紅軍的戰略抉擇:張國燾下令南下,毛澤東力主“北上”。後來的曆史進程雄辯地證明瞭,隻有“北上”纔是正確的和富有遠見的決斷。
好书,有史德的好书。 1.这样的史书,能出版,就是时代的进步; 2.创业维艰,1935年,一、四方面军,毛与张国焘对于北上的分歧,是一个生死坎,当时8:1的军队实力对比,稍有不慎,历史都会重写,毛无法说服张北上,只能在凌晨二点,带领一方面军连夜静悄悄北跑; 3.1936年1...
評分《北上》,刘统著,三联书店,2016年9月北京第1版。春节假期看了这一本书。老板推荐的,确实不错,在正史中算是有内容而且下工夫写的。对北上与南下争端、对西路军失败,都有客观描述。但总还是有问题无法说得更细,特别是西路军问题,也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至于读者如何判断...
評分这本书解答了很多疑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路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分成三个方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的经历如何,与建国后分封军衔有何关系…… 读完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打破仅仅学习历史课而形成的对各个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 这段历史并不遥远,书中的描写十分...
評分《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一书由历史研究学者刘统所著作,讲述了万里长征中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事一段令人伤感的血泪史。著名的美国记者斯诺曾问过毛泽东主席一个问题,您一生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是1935年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長徵途中,黨中央與張國燾的分裂被毛澤東稱之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實際上,黨中央與張國燾、一方麵軍和四方麵軍關於“北上還是南下”的矛盾,不僅僅是軍事路綫衝突,更是對中國革命的未來前景、路綫、信心等的判斷不同所必然發生的衝突。這段衝突,在四方麵軍南下失利後,中央占瞭上風,而後隨著西路軍的失敗,則徹底宣告瞭張國燾政治生涯的結束。此後,毛澤東在黨內除瞭王明外再無重要對手。
评分此書最大的遺憾就是地圖太少
评分為瞭你那土逼的筆調
评分著史風格,敘述為主,細節翔實生動,讀來引人入勝。但有些問題探索深度不夠,也缺乏新的推進新的觀點,整本書也不太像學術著作(全書沒有引述多少既存研究)。至於作者的政治傾嚮問題不做評價。長徵宣傳得很熱鬧紀念得很隆重,很多史實卻模糊不清,西路軍問題也仍然成謎。
评分該書的問題一是大量引用二手研究使一些史實的可信度降低,甚至有一段很重要的史料引自論壇;二是對當事人在1961年的談話基本未做分析,當時政治背景下的談話有可能誇大張國燾的錯誤;三是語言紀實文學色彩太濃。看到有人說史料無需分析,嗬嗬。在張開展肅反十年後,其對手亦進行瞭一場相似的運動。惡毒的不是個人,而是人性在無限製權力麵前泯滅。在這場鬥爭中即便是張勝利瞭,以後的曆史也不會多好。政治鬥爭沒有美好,有槍就是王,沒槍啥都玩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