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清真寺

慕尼黑的清真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恩•约翰逊 Ian Johnson

中文名张彦,普利策奖得主,曾任《华尔街日报》中国分社和德国分社社长。现为《纽约时报》《纽约客》《纽约书评》等媒体供稿。除了宏观的经济议题,长期以来,宗教信仰议题一直是伊恩•约翰逊的写作主题,目前他一共出版了三本专著:《野草》(Wild Grass , 2004),《慕尼黑的清真寺》(A Mosque in Munich ,2010)和《中国之魂》(The Souls of China ,2017)。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伊恩•约翰逊
出品人:
页数:296
译者:岳韦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3992
丛书系列:译文纪实
图书标签:
  • 伊斯兰 
  • 宗教 
  • 历史 
  • 纪实 
  • 译文纪实 
  • 冷战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7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纳粹、中情局、穆斯林兄弟会,

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前德国分社社长,

追踪欧洲伊斯兰激进运动70年!

慕尼黑清真寺与恐怖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系。

1980年代,马哈莫德•阿布赫利马是清真寺的常客。不久后,他就去了美国,1993年,由于试图协助炸毁世贸中心,被判入狱。

1999年,德国警方窃听了达卡赞利的家并跟踪了他在清真寺的接触对象,其中有一位很特别的男士,穆罕默德•阿塔。两年后,阿塔驾驶着第一架飞机撞进了世贸中心。

在其后的数年里,又发生了马德里和伦敦的恐怖事件,而嫌疑对象都是在欧洲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年轻穆斯林,这让调查人员万分震惊。

对慕尼黑穆斯林的争夺,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致命的意识形态。

伊斯兰激进主义,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在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中,西方直接体会了这种暴力。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困扰了世界各国好几十年。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曾试图争取穆斯林在阿富汗对抗苏联,著名的基地组织就是在那时诞生的。但慕尼黑清真寺还要往前推三十年,那是冷战之初。在这里,德国,穆斯林卷入的是一场心理战,一场观念之争。

整个西欧,穆斯林人数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是美国的四倍。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并没有逃过伊斯兰世界的眼睛。在这历史性演变的关头,穆兄会已经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进了西方社会。

没有人能说得清西方对穆兄会既迷恋又排斥的心态。最著名的伊斯兰激进主义组织就是穆斯林兄弟会,正是穆兄会,把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实现党派目标的基层政治组织。而穆兄会在西方的几乎所有活动,都起源于运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章偏纪实,将部分解密文件、文献资料转述穿引,并对历史场景中的人物进行了详细介绍,部分内容显得繁冗啰嗦,有些分散叙事脉络。通读全书后,再翻过来看引言更有助于理清思路。 移民的文化融合、教育、就业等社会问题,通过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井喷出来。欧洲的社会问题类似于环...

评分

“9.11”爆发之前,德国的情报部门监测到有个叫马豪姆·达卡赞利的叙利亚商人在一个小清真寺作礼拜,与一个很特别的男士穆罕穆德·阿塔有过接触,过了一阵,警方弄不清楚他们有什么事,就放弃了调查。然而,2001年9月11日,阿塔驾驶着第一架飞机撞进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震惊了...  

评分

伊斯兰教作为一个古老的宗教在冷战时期被纳粹德国所利用,对付反宗教的苏联。在战败后,德国像一战结束的时候一样遭受不正确的导引,在美国的操纵下成为伊斯兰教重新建立意识形态反苏维埃组织的跳板。在石油产国的扶持下,诞生出穆兄会这个畸形的怪胎,成为威胁西方意识形态的...  

评分

《慕尼黑的清真寺》,(美)伊恩.约翰逊著,岳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这是个被忽略的问题。二战时期德国利用前苏非俄罗斯少数族裔反苏,二战后美德又继续利用之。穆兄会在埃及崛起后,扩张到各地,也利用了慕尼黑的穆斯林组织,终于取代了原反苏或不反苏的穆难民组织。慕尼黑本...  

评分

文/文小妖 读美国作家伊恩·约翰逊的纪实作品《慕尼黑的清真寺》并不轻松。书中,伊恩·约翰逊追本溯源,挖掘了伊斯兰激进主义的源头及形成,并将穆兄会如何将自己的根系深深扎进西方社会等现象一一呈现给读者,在他的笔下,让读者对慕尼黑那座不起眼的清真寺有了一种别样的深...  

用户评价

评分

心怀鬼胎的各路人马互相利用,最终自食恶果。西方对穆兄会即迷恋又恐惧的根源

评分

“绿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详述伊斯兰极端势力进入欧洲的小型史诗式纪实文学,没一个正面人物,都是居心叵测的投机者和阴谋家。从纳粹“东占部”到美国CIA,自作聪明的西方人试图借助穆斯林暴恐分子对抗苏俄,岂不知这群小白帽的狡诈和危害完全不可控,等于引狼入室、惹火烧身,绿教对苏联灭亡没起任何作用,却扎根慕尼黑,成为欧罗巴斯坦的大本营,绿化西方的邪恶策源地;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老牌记者,文笔相当老辣,资料丰富,干货满满,将如此冷门小众的暗黑系历史话题(网上的相关知识竟然一片空白)讲述的扣人心弦,宛如观赏反恐题材纪录片(唯一遗憾就是全书没任何照片,也没地图,也许是引进时为过审被删了吧),缺点是后半段角色骤然增多,冯门德主线消失了,穆斯林内讧超复杂,读起来有些纷乱感

评分

穆斯林清真寺是政治角力的一个缩影,穆斯林也是一枚棋子

评分

作者追寻了伊斯兰激进主义的起源,从二战时纳粹的政策,到二战后美国和西德企图对穆斯林的控制和争夺,穆斯林在这几十年来一直被作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棋子,即使在遭受恐怖主义袭击之后,美国仍未放弃利用穆斯林的企图。但穆斯林有自己的组织和思想体系,其内部也充满了纷争。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造就了穆斯林今日在西方的样态,而我们仍不知它将去往何处。

评分

切入点非常有意思。排版糟糕,note在文章里都不标注,要自己对着找,闹心。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概念,更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因此这个未经改革的宗教在世俗社会里发展只有“有教无国”一个出路。西方社会利用伊斯兰,而实际上伊斯兰才是那个猎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