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的流动

礼物的流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云翔,1954年生,师从著名学者张光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著有《礼物的流动》、《私人生活的变革》《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变革》曾获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

李放春(译者),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硕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刘瑜(译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学士、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阎云翔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04
译者:李放春
出版时间:2017-2
价格: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42091
丛书系列:阎云翔作品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阎云翔 
  • 乡土中国 
  • 中国 
  • 民族志 
  • 礼物的流动 
  • 社會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天上下雨地上滑,

各人摔倒各人爬。

亲戚朋友扶一把,

酒换酒来茶换茶。

美国亚洲学会列文森奖得主 文化人类学教授 阎云翔 成名之作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

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

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

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20180521 第一章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摘: 1.“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主要源自马歇尔·莫斯的名著《礼物》。该书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受礼者必须报偿的原则?所送的东西中有什么力量迫使受礼者要作出回报?” 2.萨林斯确定了决定馈赠与交换之一般属性的三个重...  

评分

“一个奇怪的乱”用礼物的交换来理解南北方人的差异本人不能同意,首先,”南方人精于算计,北方人重义气“,这个前提就有问题,什么标准是义气,什么标准是算计,如果说讲关系聚山头算义气的话,南方人并不差,另外,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刻板模式"(stereotype)...  

评分

“一个奇怪的乱”用礼物的交换来理解南北方人的差异本人不能同意,首先,”南方人精于算计,北方人重义气“,这个前提就有问题,什么标准是义气,什么标准是算计,如果说讲关系聚山头算义气的话,南方人并不差,另外,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刻板模式"(stereotype)...  

评分

在《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中,作者提到礼物的馈赠对于维护关系网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系网络在传统中国社会起到如下几个作用: 1,经济功能。农业社会中的彼此互相扶助,某些劳动环节需要提高效率以赶天时,这需要关系网络来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实践中,在农村一个通晓人事的热心大妈对于本书内容应该早就烂熟于心,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炉火纯青,只是写成论文或是学术书,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虽然有趣,但其实这种人情世故的地区间差异还是蛮大的,比如江浙沪嫁女儿和莆田闽侯这一带嫁女儿是完全不一样的。

评分

除夕夜开始看了,书名看起来似乎颇为应景,但读完后发现本书绝大部分内容都在剖析社交场合中的礼物,尤其是彩礼和嫁妆的人类学意义,对节日背景下礼物的流动涉及较少。书的校对水平堪忧,出现了好几处错误。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可读性还是相当强的。

评分

“当地人把这些人叫作‘死门子’……这些人一般被认为‘没有任何的关系’,或者‘不会做人’。后一指斥听起来更严重些,但含义是一样的,即:这个人未能在社会中确立一个受人尊敬的位置,从而暴露出对于为人处世的无知。因此,‘死门子’象征了这些人的无能和死板,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象征了他们在社会交换与网络建构领域中的社会死亡。”由此想到某年回家,我拒绝参加高中同学(他妈和我妈是同事)婚礼时,我妈那种焦灼痛苦的状态,大抵就是因为害怕我这种“不能维持私人网络的”“死皮”,有让全家在将来沦为“死门子”的危险吧。其中可能凝结着一代人在走路子、托关系的普遍权力寻租竞争中落败的苦涩记忆。

评分

比第一本理论性强了一阶,很多地方看得很吃力。可理解的范围内,启发仍然不少。还需要看第二遍。

评分

阎云翔的博士论文,就阅读体验来说更喜欢《私人生活的变革》,但反而当作建国后史料看倒是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