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在金融自由化、政府对私人财富隐性担保、宏观政策过度依赖信贷的大环境下,全球范围内金融的顺周期性成为驱动经济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甚至带来了金融危机。有别于实体与金融相割裂的传统视角,本书在金融周期的分析框架下,聚焦信用和房地产相互促进的机制,联系金融和实体、总量和结构,提供一个从金融看宏观经济的全景式分析。
中国在经历第一个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繁荣已经持续了10年,房地产和信用(债务)过度扩张损害潜在增长率,扭曲经济结构,加剧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央行加息(紧货币)、监管加强(紧信用)、结构改革包括税制调整,独立或合力作用,将触发金融周期拐点。下半场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去泡沫、非政府部门去杠杆,经济增长在一段时间面临下行压力,但结构改善。寄希望于刺激增长和通胀去杠杆、家庭加杠杆扶持企业降杠杆、只减债务不减资产泡沫、汇率贬值消化高房价等都是不现实的。
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理想的宏观政策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但这是技术层面的调整,不改变金融的基本结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一是央行(财政)扩表增加货币投放,降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支持财政大幅减税;二是回归某种形式的分业经营,存款归存款、投资归投资,区隔金融的公用事业和风险部分。
彭文生,现任光大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曾任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巴克莱资本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香港金融管理局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现兼任香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辖下货币发行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在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领域拥有丰富经验,连续三年获得《亚洲货币》(Asia Money)宏观经济研究第一名。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其中,中文专著《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于2015年获第一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著作奖”。
此文中我主要讨论和介绍几个本书中和当下中国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概念和观点,解答的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问题。作者某些叙述相对累赘,大约是出于详备考量,但对于许多没有足够时间的读者来说,可能领略个大概,抓住几个核心问题就可以了。在下文中,我将保持中立观点,主要帮助...
评分经济活动中有长短不一的各种周期。我所理解比较重要的周期有以下这些。 现金周期: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组织生产,再到完成销售和货款回款的过程。决定现金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现金的稀缺程度-即宏观信贷政策的松紧。如果银行捂紧了钱袋子,整个经济的参与者都会感受到现金流的...
评分读完了这本书,收获颇丰。本书内容比较热点,包括最新的经济增长形势,货币,监管,房价,人民币,汇率,去杠杆等。本书分析严谨、细致、有理有据,而且新颖,深度解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正在经历的变迁、挑战与机会,所提出的政策框架尤其值得深思,为我们分析与探讨经济金融问题...
评分 评分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金融周期之中,何谈渐行渐近呢?其实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中国离金融周期下半场愈来愈近了。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此话意味着我国处于发生金融风险的前夕。相比于美国、日本、欧洲经历过两轮完整的金融周期,...
四星半,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宏观经济学精华大集锦,连带着也说了中国的现状。后面一小部分感觉有点重复,很多在前面其实已经交代过。也算是己亥年开年读的一本好书。
评分推荐指数:五颗星。逻辑非常清楚。不太适合作为金融入门书籍,需要一定的背景,读起来简直是有种如来神笔,重新又复习了基础金融学的感觉。难得一见的,非常不错的书。每一部分还有继续深挖的空间,这个程度都可以做科研论文了。用中美做对比。数据来源是引用wind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从金融风险和经济宏观的角度对目前现有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可见团队的用心和扎实的金融经济学基础。
评分作者在书中提出了金融周期这一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以信用规模和资产价格水平来判断金融周期涨落,在上升周期,资产价格(主要是房地产和股市)上涨推动信用的不断宽松也即杠杆放大,随着而来的是债务负担和金融风险的累积,而到了某个节点,资产价格开始下跌,而信用收缩和债务清偿(去杠杆)加剧了资产下跌速度,金融周期进入下降周期。金融周期成因恰恰在于调节经济周期,由于避免经济周期下滑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宽货币和宽信用,反而推动了金融周期的加速冲顶,从而造成资产市场的泡沫,为接下来的金融危机(银行、股市、房地产)埋下伏笔。围绕金融周期这一理论构想,作者为我们分析了经济和金融系统运行的一系列现象,并给出了他专业解读,内容非常扎实且有一定深度,很多观点具有独创性,值得细细研读学习。
评分推荐指数:五颗星。逻辑非常清楚。不太适合作为金融入门书籍,需要一定的背景,读起来简直是有种如来神笔,重新又复习了基础金融学的感觉。难得一见的,非常不错的书。每一部分还有继续深挖的空间,这个程度都可以做科研论文了。用中美做对比。数据来源是引用wind的,可信度大大增加。从金融风险和经济宏观的角度对目前现有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可见团队的用心和扎实的金融经济学基础。
评分非常厉害的一本书。从信贷扩张和房地产价格上涨促进的顺周期性以及货币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出发,围绕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运行的主线,详细分析了信贷和房地产的相互作用机制。由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并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导致大家都对房地产周期即将进入下半场的观点持有不同看法,而且在很多数据上(如近十年二手房和新房交易量比例),美国、日本及欧洲的模型在我国均不适用,因此在信用、货币、财政的宏观政策角度可能只会形成某些共识。可以看出,彭文生在IMF和香港金管局的职业经历让他能够极具高度分析一些问题,书中最后提到的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恐怕是大概率事件,当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或者只能以极低比例进行信用创造时,银行业务模式一定会被倒逼进行重大变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