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穆(1895—1990)
史學大傢、一代通儒
字賓四,江蘇無锡人。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任教。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1966年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其專著豐富,達80多種,逾1700萬言。
葉 龍
新亞書院哲學教育係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後獲香港中文學曆史學係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
曾任香港能仁書院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長。
1. 史學大傢錢穆《國史大綱》課堂版,曆經六十載傳奇麵世!
2. 源於北大盛況空前的課堂、修訂於西南聯大、完備於香港新亞書院;被顧頡剛和牟宗三評價“課講得很精彩”“極得學生歡迎”。三度開講,影響韆萬人。
3. 此書以錢穆於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中國通史”為底本,也是*為成熟完善的版本。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4. 與國史扛鼎之作《國史大綱》相副相應,各有互補,而篇幅精簡,堪稱“《國史大綱》課堂版、極簡版”!大傢講述,通史經典。
5. 通貫超識,多有創見,其秦漢史研究幾被各傢奉為圭臬。
6. 一貫以“航拍”視角審視中國民族文明,有大格局。
7. 論述精到,通俗易懂;一本書領略原汁原味的現場感!
8. 簡體橫排版本,裸背鎖綫裝幀,閱讀體驗更佳!
錢穆先生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於北京大學,二於西南聯大,三於香港新亞。
在北大講授四年,前來旁聽的學生眾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滿,盛況空前。在西南聯大講授時,聽課場麵頗為壯觀,乃至錢先生要上講壇都無路可走,需踏著學生的課桌纔能通過。爾後,錢穆先生輾轉於香港,復講“中國通史”課程。本書便是以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課堂記錄稿為底本,可視為“《國史大綱》課堂版”。
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這本書以傳奇的方式整理麵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時,一部《國史大綱》從傳統文化的演進中汲取民族復興和國傢變革的精神力量,使無數國人深受激勵和鼓舞,進而尋求抗戰救亡之道;而今,這部《中國通史》以其曆史格局和文化情懷的雙重擔當,將給當下讀者以新的啓迪,為我們再次提供迴望曆史、麵對未來、重塑個人知識格局的可能。
我们都学过历史,说心里话,学习的时候,为了考试,总是晃着脑袋死记硬背,觉得这个年代啊,皇帝的名字啊真难背,纯属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历史,自然记不住多少知识。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大多是名词、概念,即便是著名历史事件,讲述的也是非常简单,看不出历史沉浮究竟原因何在?...
評分1949年至1964年,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期间,开设了数十门中国历史文化的相关课程,同时期在校内外所作学术讲演更是不可胜数。1953年至1963年间,叶龙先生入读新亚,受业于钱穆,详尽记录和整理堂上讲课和学术讲演。近年来,钱穆先生在新亚书院的讲课稿陆续由叶龙先生整理出...
評分 評分(一)自学成才 说起钱穆,必然该先从他的家族谈起,相传钱穆的家族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时吴越国钱缪的后裔。而后钱氏多出俊秀,状元、进士、秀才不再话下,如宋代的文士钱昆、钱易兄弟俩,如明代仕者钱谦益等等。 环境的熏陶,家族氛围的渲染,致使钱氏子孙多尚读书。钱穆的父亲...
作為考研復習中國曆史和中國文學參考的書來看的,比起備考的書肯定要更有意思瞭,自從聽瞭錢穆先生講話和接受采訪時的江蘇口音就倍感親切,所以讀的時候也用吳方言來讀瞭。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從不同的角度看瞭曆史一些不同的側麵。 還有就是明白瞭學曆史一是聽故事,二是學做人,三是知興替
评分到最後清朝的部分我看的也不怎麼認真瞭
评分作為考研復習中國曆史和中國文學參考的書來看的,比起備考的書肯定要更有意思瞭,自從聽瞭錢穆先生講話和接受采訪時的江蘇口音就倍感親切,所以讀的時候也用吳方言來讀瞭。 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從不同的角度看瞭曆史一些不同的側麵。 還有就是明白瞭學曆史一是聽故事,二是學做人,三是知興替
评分過於簡略,但能讀齣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看好,對於中國的熱愛。
评分課堂筆記畢竟是筆記,肯定有詳略失當、記錄不全等問題,若非對中國曆史有相當瞭解,僅看此書,恐怕頗為無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