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文摘
編輯推薦
從三聯版24種“錢穆作品係列”中精選8種,涵括作者一生對經學、史學和哲學的精研和深思。如對孔子和《論語》的典範研究;作為一個曆史學傢,對中國曆史不同領域、不同專題的會通博識、深入淺齣;而作者分彆在青年和耄耋之年對宇宙自然、政治社會和德性修為的觀照和感悟,無論是“閑思”還是“盲言”,都洞徹天地,啓悟來者。
作者簡介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锡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 ……。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傢"。
1930年因發錶《劉嚮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曆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颱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 1990年在颱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傢的旗幟,在大陸、香港、颱灣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此外還有結集齣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本書為作者於1931年所撰寫之講義,上自秦人一統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為一尚未完編之斷代史。作者秉其一貫高屋建瓴、融會貫通的史學要旨,深入淺齣地梳理瞭秦漢兩代的政治、經濟、學術和文化,指呈瞭中國曆史上這一輝煌時期的精要所在。
一、文化西渐。 秦国的文化体系较东方六国更为落后,因此它是在吸收东方文化中进步的(任用众多东国客卿),但它的吸收是选择性的,秦国重视的是东国文化的实用性,因此更倾向接纳三晋之地的实用人才(张仪、范睢、甘茂、公孙衍等人),也因此有些轻视非实用性的东方文化。 二、焚...
評分近日看到钱穆先生所著《秦汉史》,对王莽有一针见血的点评:"徒慕古"。王莽在王氏一族颇有才能,决非纨绔子弟,改制也非心血来潮,而是瞅准了汉之积弊而发。但其举措只知仿古,却不能结合当时之实际,更未评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再加篡汉室之恶名...
評分钱老的书,那自然高水准 秦汉方面的史书,写的人多了去的,但能象这本书,这样体例明晰,详略得当的,还没有见过,堪称同类书中的第一. 结合<国史大纲>看,更有意思
評分钱穆被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于一九一二年中学辍学后自学成才。最初任教家乡中小学,后因《刘向歆父子年谱》被顾颉刚推荐至燕京大学。一个中学文凭尚未得之人登上大学讲坛,决非现今可能之事。后又辗转任教于西南联大、武汉、华西、齐鲁、四川各大学。五零年在香港创办新亚...
秦漢政策的延續和轉變,文景之治的背景和武帝一朝的外交財政都講得很清晰,時有精闢之論。很大篇幅講各朝如何推行意識形態教化百姓。
评分“焚書坑儒”和“王莽”等篇獲益良多,感恩大師。
评分估計我的評分是沒什麼價值的。錢先生在序裏說:“即有精治馬班原史,涉獵吾書,亦足供討論鑽研之一助。若讀者懶窺舊史,謂治吾書,即是讀秦漢史,此則吾罪滋甚,決非餘刊行此稿之用意也。”我雖非偷懶,但實是誤入此書,既無基礎,讀來實在費腦筋,難以體會其精妙處,收獲寥寥。
评分本書雖兼及經濟、官製,實則仍以漢代思想與政治如何在交互影響中演進為其根本綫索。以詞賦傢與方士的宮廷身份和武帝的成業之欲來申明西漢政治活動之根源,則上承《先秦諸子係年》;以宣元社會復興和儒學昌盛來解說新莽成國的緣由,則下接《劉嚮歆父子年譜》。其說本自清儒之史論,所以為新論者,在於重視社會經濟之狀況及新舊階級之更替。此蓋當時思潮波及之産物。順帶一提,早年的錢穆仍以他者的立場對儒學進行客觀的審視,與後期完全倒嚮理學不同。
评分本書雖兼及經濟、官製,實則仍以漢代思想與政治如何在交互影響中演進為其根本綫索。以詞賦傢與方士的宮廷身份和武帝的成業之欲來申明西漢政治活動之根源,則上承《先秦諸子係年》;以宣元社會復興和儒學昌盛來解說新莽成國的緣由,則下接《劉嚮歆父子年譜》。其說本自清儒之史論,所以為新論者,在於重視社會經濟之狀況及新舊階級之更替。此蓋當時思潮波及之産物。順帶一提,早年的錢穆仍以他者的立場對儒學進行客觀的審視,與後期完全倒嚮理學不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