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之死

悲剧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陈军,文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西方戏剧理论。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著有《正剧批判——从黑格尔对正剧的批判出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在《社会科学战线》《戏剧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

昀侠,原名刘云霞,《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出品人:
页数:24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78219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乔治·斯坦纳 
  • 戏剧 
  • 文学研究 
  • 乔治斯坦纳 
  • 悲剧 
  • 詩學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种“悲剧已死”的论调。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悲剧的想象以阿特柔斯狂野的哭喊首次标记我们的生命意识,这种狂野而纯粹的哭喊也痛悼人类的残暴和对人类生命的糟蹋。悲剧不应该死去!!

评分

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

评分

好评在于指出了悲剧衰落的真正关键是从诗变为了散文;译者序言对尼采的说明不同意,尼采的悲剧不过是为他自己的思想服务的一个载体,他的古希腊悲剧和苏格拉底本就不是史实记载中的,以这个为观点批判他是没有意义的

评分

终于读完。总得说来,所谓“悲剧之死”的理论论题是一曲复调,是新古典主义与伊丽莎白悲剧的古今之争,是浪漫主义悲剧的个人化对悲剧精神的阻隔,是小说对戏剧、散文对韵文的夺权,是中产阶级趣味的堕落,是社会剧与诗性剧的拉锯,最终,20世纪,战争与暴行使语言堕落,也使戏剧舞台乃至诗集体陷入沉默。对于他的论断,不能从任何单一的角度来理解,而是应该站在欧洲深邃的人文传统的尽头,向内仰望他的深邃。可以说,威廉斯误读了他,而二人的所谓论争,实际上是两种取向、两种戏剧观、两种思考方式的差异。对读中感恩译者流畅的翻译和注释,斯坦纳的英文所蕴含的诗性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评分

封面丑啊以为是腰封,而且还有删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