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吉·皮兰德娄
Luigi Pirandello(1867—1936)
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在家乡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又留学德国波恩大学攻读文学和语言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892年回国后在罗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开始进行创作。他的早期作品受到维尔加、卡普安纳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但从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等起,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开始脱离真实主义。
他的主要成就还是在戏剧创作上,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1917)、《是这样,如果你们以为如此》(1917)、《并非一件严肃的事情》(1918)、《像从前却胜于从前》(1920)、《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1921)、《亨利四世》(1922)等。其中《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挑战了传统的戏剧模式,影响着日后多位荒诞剧作家像贝克特、尤涅斯库及品特等人。1934年,皮兰德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包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和《亨利四世》两个剧本。《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是皮兰德娄的经典剧作,作品运用“戏中戏”的形式,平行地展开了两个主题:“角色”的故事是主要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陈旧的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而是为了对造成“角色”悲剧的原因进行探讨:最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人性和人本身的存在。另外一个主题即对于戏剧本质的探讨,一举澄清了舞台与真实、形式与本质的关系。该作品既有心理深度,又富于哲理内涵,具有强烈的感官上和思想上的双重刺激性。《亨利四世》讲述了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失去理智,以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个剧本,并且不是叙事的剧本,而是复调叙事结构下的哲理化剧本。剧本本身就是个未完成品,需要再创作才得以完整。这个本子不应用传统文学视角评判。如果抱着打趣儿的心态阅读也可以打住,严格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趣味性很强的作品。这是一个需要展开联想...
评分这是我此生看的第一个剧本,还好短促。 作者对人性的定义是:一种令我们敬畏和热爱生命,带着不堪的醒悟,糟糕的阅历,恐怖的伤害以及能够开阔我们视野的境遇,让我们日成长的,在毫无防备之下犯错的生命。 这也是他的写作主线 所谓戏中戏的开场,是导演在舞台上排练着三口之家...
评分“存在本身是混乱混沌的,人性和世界是永恒的问题。”但我更喜欢另外一句对皮兰德娄的评价“有感而发,有情欲达,有娴熟的技法和细致入微社会观察可依。” 他可依的社会观察力取决于他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环境。我们可以从他的对白里看到他急切想要表达的矛盾。不及王尔德的俏皮话...
评分这是我此生看的第一个剧本,还好短促。 作者对人性的定义是:一种令我们敬畏和热爱生命,带着不堪的醒悟,糟糕的阅历,恐怖的伤害以及能够开阔我们视野的境遇,让我们日成长的,在毫无防备之下犯错的生命。 这也是他的写作主线 所谓戏中戏的开场,是导演在舞台上排练着三口之家...
评分不好看,语言也很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关心的问题。《六个寻找戏剧家的角色》的结构非常简单,在试图讨论戏剧与真实、表现和本质时有点造作。《亨利四世》好一些,抛却了来龙去脉,仅仅把一次莫名其妙的救治展现出来,到结尾我也不知道除了亨利四世之外,其他的人到底是来自20年...
头回读戏剧剧本
评分非常耐人寻味!
评分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
评分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
评分狂躁,阴郁,动乱,不安。一直在质问,向谁质问?那些咆哮又是说给谁的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