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史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摄影 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 本雅明 艺术史 理想国 德国 有关摄影
发表于2025-04-24
摄影小史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好强的思考力
评分“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近。静歇在夏日正午,沿着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截树枝,直到‘此时此刻’成为显像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灵光。”
评分终于趁着再版机会读了本雅明这本,如传言一般难以捉摸。散文式的文字让人试图读一遍就寻找到清晰脉络的愿望落空,于是读了三遍,终于迎来了“灵光”出现的时刻。关于绘画、摄影、电影和复制时代的思辨,本雅明发现了太多东西。
评分当然是顶级的必读作品啦 记点题外话 想起之前在油管看某个苏格兰的女博士介绍布莱希特就感觉 哪怕是研究理论学家 也容易陷进一种虚拟形象的个人崇拜的情绪里啊 但反过来说这些由逻辑组织而成的理论作品里居然富含personality真是有趣极了
评分本雅明为摄影的革命性正言,机械复制时代乃至当下电子复制/数码复制时代之下,我们丧失了一种神秘的、完满的经验,即本雅明所谓“灵光”的消散,它是“一种奇特的时空交织,一种独有的、无论离得多近都总是带有距离感的表象或外观”。艺术品的崇拜仪式让位于展览效果,以及距离感的消失,入侵了人们关于艺术的感受力,复制技术让一切本真性的东西丧失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在场也失去了意义,我们通过媒介来了解一切,已经丧失了参与性。灵光消散远比灵光乍现来得猛烈、彻底。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和散文家。出身犹太望族。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1933年,纳粹上台,他离开德国,定居巴黎,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论文和评论。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出境的数次努力均未果后,身心俱疲的他在法西边境的小城博港选择了自杀。他的著作在其身后大量出版,为他赢得了越来越高的荣誉。
本雅明的思想融合了德国观念论、浪漫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犹太教神秘主义等多个传统中的元素,并在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有持久而深切的影响。他最广为人知的论文包括《翻译者的任务》(1923年)、《摄影小史》(1931年)、《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和《历史哲学论纲》(1940年)等。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一)“灵光”: 1)《摄影小史》 “早期的相片,一切都是为了留传久远……”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在眼前……” 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即使是最完美的复制也总是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艺术作品的‘此时此地’——...
评分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评分这段时间读本雅明的笔记,但也不仅限于这一本书和关于本雅明的话题,主要还是关于后现代的微末想法吧,在此备案。 工业革命以后,诸如摄影机、电影等这些机械复制艺术形式的出现,导致传统视觉范式遭到了空前动荡。艺术家们对“再现”本身产生了怀疑——首先,毕竟,任何的...
评分《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 【德】瓦尔特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译者:许琦玲,林志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雅明出身于犹太望族,是20世纪上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其根植于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建立了所谓的“意象的辩证法”。 ...
评分1839年,达盖尔用上了碘化银的铜版置于暗箱内,曝光后,得以将浮动的镜像固定下来,摄影术问世。摄影发明之后,陷入争议之中长达百年之久。争议的思想渊源在今天看来近乎腐朽。 “人类是依上帝的形象创造的,人类发明的机器不能固定上帝的形象”、“留住影像,就是亵渎神灵”、...
摄影小史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