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布伯MartinBurber
1878-1965
齣生於奧地利,哲學傢、翻譯傢、教育傢。
影響遍及整個人文學科,特彆是在社會心理學、社會哲學和宗教存在主義領域。
譯者徐胤,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在讀,專門從事"文學與精神分析"方嚮研究。《我與你》是他繼《性學三論》和《精神分析引論》後又一通達譯作,譯本曾受李銀河老師的點贊推薦。語言精準,娓娓道來,還原馬丁·布伯原文神韻,準確好讀。
《我與你》是20世紀著名哲學傢馬丁·布伯的代錶作。作者馬丁·布伯認為真正決定一個人存在的東西,決不是“我思”,也不是與自我對立的種種客體,關鍵在於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種存在物和事件發生關係的方式。全書共分為三捲。第一捲旨在挑明世界的二重性與人生的二重性,“你”之世界與“它”之世界的對立,“我—你”與“我—它”人生的對立。第二捲討論“我—你”與“我—它”在人類曆史及文化中的呈現。第三捲展示瞭“永恒之你”即上帝與人的關係。該著作對現代西方思想産生瞭巨大影響,已深入到哲學、神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各門社會科學之中,具有一定的齣版價值。
1.马塞尔·普鲁斯特 感官主义者:非意愿记忆;非意愿记忆是一种身体记忆,意愿记忆是一种大脑记忆。 2.吉尔·德勒兹 无器官身体与生成:大脑/身体的反逻各斯。 3.夏目漱石 《草枕》:非人情—“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4.费尔南多·佩索阿 阿尔伯特·卡埃罗:感觉主义。 ...
評分我们讨论爱,也就是说到“我与你”的关系。“我与你”,是直接的面对、聆听和交流,与第三者无关。讨论的对象,可以是至高的上帝,也可以是爱情。 最近的枕边书就是这本马丁.布伯的《我与你》。马丁.布伯,这位在西方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人物,这位20世纪最...
評分从2018年起,读过的好书都准备写个书评,看过的好电影都要写个影评。这里“好”的定义是我评分在四星及以上。一来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和心得,二来是与大家共享好的信息。 《我与你》是我2018年读的第一本好书。 作者马丁·布伯是德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所谓宗教哲学,意指用哲学...
評分1.马塞尔·普鲁斯特 感官主义者:非意愿记忆;非意愿记忆是一种身体记忆,意愿记忆是一种大脑记忆。 2.吉尔·德勒兹 无器官身体与生成:大脑/身体的反逻各斯。 3.夏目漱石 《草枕》:非人情—“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4.费尔南多·佩索阿 阿尔伯特·卡埃罗:感觉主义。 ...
評分就像是和一位最好的牧师的会面,也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没怎么读过哲学书,看见那拗口的句子就头疼的我,能看这本被武志红老师称为“翻译及其晦涩”的书且喜爱它,我也诧异。 原来,从前以为一定的事情,是可以变不同的。 一向不喜欢背定义,或许因为这个,对哲学中诸多名词甚...
讀著感覺還是繞啊繞啊繞。
评分“如果真有魔鬼存在,那他也不是與上帝作對的人,而是一直不敢做齣決定的人。”
评分推薦讀這個版本
评分非常深奧,還要再讀,再讀這本,再讀另一個譯者的那本
评分“如果真有魔鬼存在,那他也不是與上帝作對的人,而是一直不敢做齣決定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