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历史文化学派的奠基者和领袖人物,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
丹纳的主要文论著作有《拉·封丹及寓言诗》《英国文学史》《评论集》《评论续集》《评论后集》《意大利游记》《艺术哲学》等。
傅雷(1908-1966),著名翻译家、作家和教育家,翻译了大量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代表译作有《巴尔扎克全集》《约翰·克里斯朵夫》《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对于我们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 全书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傅雷的译文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傅雷曾几次在“家书”中为傅聪推荐丹纳著的《艺术哲学》,并且,曾忍着腰酸背痛、眼花流泪,每天抄录一部分译文,寄给傅聪。
丹纳的《艺术哲学》可谓是文艺批评史上的名篇。它于19世纪下半叶出版,20世纪60年代译成中文,对中国和世界的文艺理论发展都有不小的影响。然而,无论从现代艺术还是学术的角度看,丹纳的《艺术哲学》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谨立足当下,对丹纳于一个半世纪前发表的文艺批评...
评分也许仅仅是一次纯粹意义上的附庸风雅,这些天一直跟着丹纳先生在理论哲学的瀚海中漂流,然后为欧罗巴博大的艺术沉淀而震撼和陶醉。总以为艺术的本源该是相通的,而东西方并不相近的价值取向也该在文化的层面上找到契合点。所以品读《艺术哲学》的时候,总是想为作者代劳,...
评分在发小的新居里,偶尔谈起创作和痛苦的关系。 是的,每一次创作的过程,其实是穿透一种痛苦。 “这种可怕的努力不能不产生痛苦和骚乱。 现代最善于用色彩的人,不论文学家或画家, 都是耽于幻象的人,不是过于紧张,就是精神骚动。” 这正是在兴之所至的表象之下, 艺术...
评分关于艺术是什么等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亮点有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精神科学。和作者知道的几个时代的小的知识。但是绪论里面说到的没有意识到生产力重要和作者没接触到基层也很重要。不过全书的下划线有的不爽。有时间需要重新把细节读一下。
评分在各个版本里装帧、插图等算很精良了
评分傅雷的翻译依旧很好,给文章增色——但书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好看的。核心概念:决定艺术的三要素——时代、种族、环境。余下的部分即罗织材料为这三要素做注脚,但也无非是公爵如何杀人,教皇如何宴会之类,有时材料又过于冷僻,读来有莫名其妙之感,不能服人。
评分温润可爱
评分傅雷的翻译依旧很好,给文章增色——但书本身其实是没什么好看的。核心概念:决定艺术的三要素——时代、种族、环境。余下的部分即罗织材料为这三要素做注脚,但也无非是公爵如何杀人,教皇如何宴会之类,有时材料又过于冷僻,读来有莫名其妙之感,不能服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