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书写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化研究 戴锦华 文化 思想史 中国 电影 艺术史 近代史
发表于2024-11-21
隐形书写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较旧版,增加了第十章。与其说第十章是在老版出版近20年后对本书所勾勒的90年代(以及其相连的80年代和滥觞的60年代)的回望和再观察,不如说是戴老师在当下对文化研究及其立场和走向的再度思考和书写。如戴老师在课上所言,文化研究(者)在乌鸦嘴和女巫的身份间的无穷摇摆或许永不“遭人待见”。但最终,或许只有“唯不安者得安宁”,这份安宁来自解码的快意、破解魔障的得意以及对现实无尽关照的情意。
评分廉价的回忆与情怀突然间被戴锦华的深度击垮,自认为逃脱了时代的个体,实际上并没有。大概不久后,我们将迎来它的续集,2000s—2010s的隐形书写,而1990年代,将是当代中国的系谱学。
评分一次在bfa图书馆看书,一个退休老先生(应该是)挨个问大家专业然后鼓励,不讨厌也不惹人烦。问到我学习情况后,叹了一口气,说“电影文化研究啊,国内现在也就小戴了”,我想了半天,才惊觉小戴应该是谁,却还是不知道那位老先生何方神圣。
评分我的妈,戴锦华和程巍比差太远了吧,太曲折了 绪论挺好,但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要义,戴并不懂经济,所以只能用反复用“镜城”“复杂”这种词来和稀泥,而看不到其内在逻辑 谁能把吴晓波和戴锦华结合一下啊
评分与时代同步进行的书写既显现着思考者力图把握变迁机理的迫切,也有操之过急之嫌。所选取文化事件也大都囿于知识分子的生活视野。九十年代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在今天的映衬之下才更加明晰,而那些真正有深远意义的现象在当时可能是被忽视的。语言奔溢,但也有同意反复之嫌,也恰恰是这种语言状态,让一些敏感的表述躲过了剪刀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中文专著《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
勾勒当代中国文化地形图,冲破文化镜城的种种幻象。著名文化研究学者、电影学者戴锦华教授经典代表作。
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无疑成了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主角。在流光溢彩、盛世繁华的表象下,是远为深刻的隐形书写。凸显这隐形字样,在新的坐标中勾勒一幅当代文化的地形图,并拒绝陷落于90年代的文化镜城之中,是一个文化研究者的必然选择。本书对盛行于90年代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新时期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流脉,具有重要的指证意义。
如果说戴老师不用“如果说...那么...”这个句式造句,那么这篇文章还剩什么?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本关于九十年代文化现象研究与批判的书 ,作者以“文化镜像”命名九十年代纷繁复杂的乱像。以知识分子、官方和大众三者之间的角力互动为主线,并深挖三者背后的推动力:知识分...
评分《隐形书写》是戴锦华90年代末写的文化回顾与文艺综述,既有材料的堆叠与呈现,亦有批判性的省思,更有提纲挈领的时代研判甚至未来预测。更多的,也是下一个展览的打底书籍,将以此为基。 90年代的中国,是大众文化出现的时期;换言之,今天的眼花缭乱皆能溯源到彼时。在戴锦华...
评分当胡同、大院、街区的意象渐行渐远,逐渐模糊成公寓房的墙壁上,一副陌生的风景,“知识分子群体大多在话语的禁忌与失效(其知识谱系相对于现实的失效)之间辗转”,“关于‘进步’的信念支撑与对于‘现代化’乌托邦的冲动,使中国知识分子无法亦不愿反身去推动...
评分透过一个文本的解读可以看见一个完整的历史,实际上,形成一种完整的历史风貌是非常难的,即使学者也是这样,九十年代是知识分子的理想崩解的年代,这不是对知识分子的否定和压抑的开端,也不是终局,它只是一个中间环节罢了,且不要说戴锦华陷入知识分子主义的窠臼,它无非是...
评分绪论 理论旅行: 英国伯明翰学派,对工人阶级文化的再发现——美国跨学科准学科的文化研究、多元文化论、后殖民理论及表意实践与公共关系的讨论及族裔研究、性别研究—— 中国亚太地区的文化研究实践 农民工沉默的大多数:对他们的报道从阶级压迫的事实代之以民族叙述(外国佬...
隐形书写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