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浙东天台人,号雲邊居士。
自由主义追求者,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本世纪初起,在中评网、法思网发表时评、札记、随笔若干,欣赏者众,而批评者亦众。
本书是先生出版的处女作,褒贬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有几篇文章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发在2001年8月号的《开放时代》上,此文部分内容在《比较法研究》发表过,因为网络误传的此文草稿在河北《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过(丁东先生在根本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无私地推荐了本文,在此向丁东先生谨致诚挚的谢意),《多数人暴政的警钟》(现合并在《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一文中)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读书》上(在此感谢盛洪先生的推荐),《底线伦理和罪恶职责》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开放时代》,《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发在2001年11月号的《开放时代》,《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发表在2002年3月份的河北《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杂志对拙作的厚爱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时任《开放时代》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杨女士,对拙作的喜欢令我十分感激,并深受鼓舞。
这个学期选修了法学,纯粹是出于对西方世界法律传统的好奇和对现实生活中法律状况的疑惑,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推荐了《法槌十七声》,拿到书的第一天就看了大半本。尽管作者说因为是法律随笔,算是一本普法读物,但这敲的十七声犹如接近这个严谨却难以把握的世界最初的脚步。 ...
评分 评分感觉萧瀚先生对宗教十分看好,很多文章里都能看出他对宗教的称赞并表达了全人类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的理想,我觉得并不一定是宗教信仰才能带来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但正如萧先生所说,人类因仅有不多的理性使人类之间冲突不断。其实信仰并不仅仅只有宗教,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评分一些问题充斥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全部来自自己的所思所想,虽然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作者的自由,但是读者会觉得论述的狭隘与偏颇,没有争辩的攻防,没有逻辑的力量,只有零散的思维在自语而已。其实严格来讲,是讨论名案,也有作者的“沉思”,但是读起来没有什么思维逻辑论...
评分读完萧瀚所著“法槌十七声”,收获有三: 一是对知识分子的定义: 汶川地震、范跑跑事件,让“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响亮神州大地。副作用是,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和曾经的角色印象本来就有所保留的我,更加困惑。今天,终于在“德雷福斯案”一文里有所澄清,也...
每个案例都有现今中国的影子。虽然作者在一些观点的表达上很是畏畏缩缩,有所顾忌,但不管如何,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PS.本书观后第一想法: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囧
评分文章水平参差不齐,大体来说还算不错吧
评分虽说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同时被作者的渊博知识折服了……
评分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个perspective,但看完还是会有收获/写得不怎么好,不是理不理智、狂不狂热的问题。
评分鸡血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