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槌十七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法学 萧瀚 法律 案例 法槌十七声 法治 自由 人道主义
发表于2025-04-06
法槌十七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不如想象般透彻~
评分几乎全书都充斥着无谓、鸟乱又过头的强烈情绪,尤其是对所谓宗教的高度推崇,总让人觉得萧大人似乎在为佛寺或基督教堂做好募捐工作而服务。星完全送给最后那篇比较理智的《诽谤诉讼中的新闻自由》——由此可知,米国大法官判词的局部几句就足以秒杀作者的万言文。
评分: D911.05/4231
评分虽说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同时被作者的渊博知识折服了……
评分几乎全书都充斥着无谓、鸟乱又过头的强烈情绪,尤其是对所谓宗教的高度推崇,总让人觉得萧大人似乎在为佛寺或基督教堂做好募捐工作而服务。星完全送给最后那篇比较理智的《诽谤诉讼中的新闻自由》——由此可知,米国大法官判词的局部几句就足以秒杀作者的万言文。
萧瀚,浙东天台人,号雲邊居士。
自由主义追求者,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本世纪初起,在中评网、法思网发表时评、札记、随笔若干,欣赏者众,而批评者亦众。
本书是先生出版的处女作,褒贬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有几篇文章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发在2001年8月号的《开放时代》上,此文部分内容在《比较法研究》发表过,因为网络误传的此文草稿在河北《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过(丁东先生在根本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无私地推荐了本文,在此向丁东先生谨致诚挚的谢意),《多数人暴政的警钟》(现合并在《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一文中)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读书》上(在此感谢盛洪先生的推荐),《底线伦理和罪恶职责》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开放时代》,《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发在2001年11月号的《开放时代》,《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发表在2002年3月份的河北《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杂志对拙作的厚爱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时任《开放时代》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杨女士,对拙作的喜欢令我十分感激,并深受鼓舞。
这是萧瀚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根据现有的学术标准来说,这本书并不能算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书中没有法律条文的列举和阐述,没有法律逻辑演绎,但却出处洋溢着人性的气息和理性的光辉。全书看完,深为萧瀚广博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所折服,至少在法律问题论述中能涉及量子力学的哲学...
评分读完萧瀚所著“法槌十七声”,收获有三: 一是对知识分子的定义: 汶川地震、范跑跑事件,让“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响亮神州大地。副作用是,对“知识分子”的定义和曾经的角色印象本来就有所保留的我,更加困惑。今天,终于在“德雷福斯案”一文里有所澄清,也...
评分续借了几次总算大体上看完了。 整本书看下来,感觉作者对民主法制的推崇太明显了,几个案例都是在说一件事。可惜作者这种布道似的重复没有换来应有的虔诚感,反而让我觉得像是推销员打电话兜售保险,像黄庄路边那些卖发票的人一样惹人烦,甚至会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评分当前,李刚儿子案尘埃落定,药家鑫案又甚嚣尘上,让我又想起了这本已经看过2个月的书。面对一个个西方“名案”,再看看我们的“名案”,搞的我很想撞墙——为什么李刚儿子案、药家鑫案会成为路人皆知的“名案”? 他们当然是残酷甚至凶残的,很是嚣张,很是禽兽,但这两个案件...
评分当前,李刚儿子案尘埃落定,药家鑫案又甚嚣尘上,让我又想起了这本已经看过2个月的书。面对一个个西方“名案”,再看看我们的“名案”,搞的我很想撞墙——为什么李刚儿子案、药家鑫案会成为路人皆知的“名案”? 他们当然是残酷甚至凶残的,很是嚣张,很是禽兽,但这两个案件...
法槌十七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