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浙东天台人,号雲邊居士。
自由主义追求者,传统文化守护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本世纪初起,在中评网、法思网发表时评、札记、随笔若干,欣赏者众,而批评者亦众。
本书是先生出版的处女作,褒贬功过,自由世人评说。
有几篇文章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正义的召唤: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行动》发在2001年8月号的《开放时代》上,此文部分内容在《比较法研究》发表过,因为网络误传的此文草稿在河北《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过(丁东先生在根本不认识我甚至根本找不到我的情况下无私地推荐了本文,在此向丁东先生谨致诚挚的谢意),《多数人暴政的警钟》(现合并在《耶稣之死与“群众性”司法》一文中)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读书》上(在此感谢盛洪先生的推荐),《底线伦理和罪恶职责》发表在2001年10月号的《开放时代》,《什么是真正的临终关怀?》发在2001年11月号的《开放时代》,《从马拉之死看政治谋杀》发表在2002年3月份的河北《社会科学论坛》。在此,我要感谢这些杂志对拙作的厚爱和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时任《开放时代》杂志执行主编的李杨女士,对拙作的喜欢令我十分感激,并深受鼓舞。
跋里面有句话,在这个按揭治国的年代,读书人基本上没资格不谈钱。 对于,按揭治国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 作者的目标也许是成为左拉或者丹诺之类的知识分子,目前的知识分子,在作者认为,至多只能叫知识人。 读这本书有助于理解作者在药嘉鑫事件的立场。
评分这个学期选修了法学,纯粹是出于对西方世界法律传统的好奇和对现实生活中法律状况的疑惑,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推荐了《法槌十七声》,拿到书的第一天就看了大半本。尽管作者说因为是法律随笔,算是一本普法读物,但这敲的十七声犹如接近这个严谨却难以把握的世界最初的脚步。 ...
评分这个学期选修了法学,纯粹是出于对西方世界法律传统的好奇和对现实生活中法律状况的疑惑,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推荐了《法槌十七声》,拿到书的第一天就看了大半本。尽管作者说因为是法律随笔,算是一本普法读物,但这敲的十七声犹如接近这个严谨却难以把握的世界最初的脚步。 ...
评分这个学期选修了法学,纯粹是出于对西方世界法律传统的好奇和对现实生活中法律状况的疑惑,老师第一节课就给我们推荐了《法槌十七声》,拿到书的第一天就看了大半本。尽管作者说因为是法律随笔,算是一本普法读物,但这敲的十七声犹如接近这个严谨却难以把握的世界最初的脚步。 ...
评分《法槌十七声:西方名案沉思录》,萧瀚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11月第2版,斩!(萧瀚这本书一般是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阅读书目被提及。本书很有见地,极易让人读得心潮澎湃,其思考性与煽动性相结合,展现出了一种左拉《我控诉!》式的情怀乃至于偏激:我只有这样一种激情,以全...
几乎全书都充斥着无谓、鸟乱又过头的强烈情绪,尤其是对所谓宗教的高度推崇,总让人觉得萧大人似乎在为佛寺或基督教堂做好募捐工作而服务。星完全送给最后那篇比较理智的《诽谤诉讼中的新闻自由》——由此可知,米国大法官判词的局部几句就足以秒杀作者的万言文。
评分蛮喜欢的。
评分虽说有些观点,不敢苟同,但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同时被作者的渊博知识折服了……
评分每个案例都有现今中国的影子。虽然作者在一些观点的表达上很是畏畏缩缩,有所顾忌,但不管如何,他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PS.本书观后第一想法:美利坚,人类的希望 囧
评分3- 可以作案例书看,分析得有点水,较多主观和道德成分混杂不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