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1948年生,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76年以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成名,并获当年毛姆奖。此后佳作不断,迄今已出版十几部既畅销又获好评的小说,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近年来,随着麦克尤恩在主流文学圈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在图书市场上创造越来越可观的销售记录,他已经被公认为英国的“国民作家”,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文坛上“奇迹”的同义词。
风景如画的伦敦郊野,五个陌生人一道赶去救助一起热气球事故,但或许只是一瞬间的犹疑、自私,一个大活人就在眼前殒命。生命的脆弱易逝点燃了主人公疯狂而执着的爱,由此也导致了另两人的世界彻底混乱失序。
创作步入成熟、渐入佳境的麦克尤恩在本书中通过对一场精神危机、一种精神疾患的细致展现,严肃而又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情绪、情感、意识乃至人性本身的无限可能以及脆弱无依。
《爱无可忍》 伊恩•麦克尤恩 【推荐指数】★★★★★ (五星推荐) 【短书评】 对于这本无法归类的书,我更倾向于归于惊悚类,从头吓到尾。第三次接触同性恋的书,《爱无可忍》将同性妄想作为书的主旋律,展现了病态的爱和爱的脆弱与救赎。科学与文学水乳交融,没有一点僵硬...
评分 评分始终认为好的小说开局最难写,是定调之笔,隐藏了即将叙述的一切,这种隐藏或许多是无意的,因它会泄露作者初衷和故事之间隐秘的套嵌。我即将开口,但觉恐惧,经常陷入一种是否是我手写我心的自我质疑。叙述即是一种自我生长的枝蔓,它和叙述者的自我设定形成一种需要精确控制...
评分全书最戏剧化的高潮是故事开始的一场意外事故。虽然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侦探剧似的机构,刚看完第一章的时候还是几乎放弃了。作者的叙事严谨,干燥,刻意地维持叙事者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距离感。让我想起去年看过的库切的《Disgrace》。男作者刻意营造的这种距离感,让叙事变...
评分用第一人称描写时比较细腻(冗长),看至一半以为是主人公得了妄想症的惊悚小说,结果还真是所见即所得啊。可以说,原来是一篇关于“德•克莱拉鲍特综合征”的科普小说。
评分“风起云涌、飘摇的热气球已确然不在人的主观掌控之下,即使是合乔、杰德、洛根等人之力也无法逆转命运;自然仍是如此有力地控制着人物的生死、事件的走向。而爱,又何尝不是如此。” 读了后记才有些理解本以为奇情的故事背后蕴藏的深意:“在爱与被爱中,上帝般的全能掌控必然缺席,每个人都是读者,站在各自的角度,解读爱的意义,企盼情之种种。”
评分不是很喜欢这本翻译,或者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
评分一场诡异至极的意外引发的一场精神病爱恨事件。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感性与理性的绝妙融合。伊恩风格的集大成者。书的结尾还仿制了一个真实的病例作为附录,有点像科恩兄弟在《冰血暴》里的“一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玩笑。还有,想当年刘德华的疯狂粉丝杨丽娟,好像很符合书里描述的“德·克莱拉鲍特综合症”。
评分不是很喜欢这本翻译,或者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