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1937-2015),俄罗斯作家。生于西伯利亚。大学毕业后担任报社编辑。1961年在西伯利亚的文艺集刊《安加拉河》上首次发表短篇小说《我忘了问廖什卡》,1967年他的成名作《为玛丽娅借钱》问世,1974年发表长篇小说《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此外,《最后的期限》(1970)、《别了,马焦拉》(1976)等作品都曾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1985年出版的小说《火灾》于次年再次荣获苏联国家奖金,从而确立了他在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享誉世界文坛。
文中男主人公安德烈是一名苏联士兵,受伤回到家乡附近的医院休养。本来满心欢喜的想在伤愈后回家探亲,但是事与愿违,伤愈的同时他接到了上级要求他返回部队的通知。他本想偷偷的溜回家一趟,但是又怕被发现,就这样耽误了一趟有一趟的列车,最后成了一名逃兵。
于是他只能偷偷溜回家中,但是又不敢告诉任何人,只是和妻子纳斯焦娜相见了。纳斯焦娜为了帮助丈夫躲避追踪和军事法庭的审判,只能每日胆战心惊的过日子,一边为丈夫带来生活必需品,一边要想尽各种方法瞒住公公婆婆和村里人。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总算没出大的岔子,但是安德烈在痛苦和纠结中变得越发疯狂,并开始不停的怀疑妻子。不久后纳斯焦娜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个孩子来的很不是时候,两人结婚四年都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偏偏众人都以为安德烈在前线没有回来过的时候,纳斯焦娜怀孕了。她很痛苦但还要继续帮助丈夫隐瞒,可是身孕已经瞒不住了,村里人开始对她指指点点,都认为她是不甘寂寞和其他野男人有了身孕。在周围人的指责和丈夫的猜忌之下,纳斯焦娜再也无法忍受,终于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深渊。
按说在苏联怎么可能出现这样一本小说,主题是表现逃兵以及包庇他的妻子,虽然最终妻子死亡,但总归没有用批判的内容,这委实太不政治正确了。 但此次阅读之下,才觉得委实是太动人了。我记得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作品可以理解为表现二战时德军的入侵)在列宁格勒...
评分 评分 评分作为学生最反感的事就是参加集体活动。“你必须来。”“不来……”老师总是会讲,人是社会动物,人就应该在集体中生活。此话不假,但并非无原则地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对集体的无限忠诚,这反而抹杀了个人的存在让集体变成一个巨大的机器而让个人显得只是一个零件。 ...
评分明知道前面只有一条没有出口的路,但他们还是负重向前,活下去,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但纳斯焦娜选择了跳河,她已经难以负荷。 安德烈则选择继续隐匿,不知道他是否能记住?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过去,也是现在
评分看到P108弃
评分文字迷人。合上书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俄国的无名烈士纪念碑。
评分太朴实了!看不来!
评分今年看完的第一本书,没想到竟暗合此时此景。安德烈战争中养病期间一念之差当了逃兵,逃回家乡,靠妻子隐藏起来。最终因妻子的突然怀孕暴露了端倪。妻子在丈夫的懦弱、家人的指摘和社会压力下,走向毁灭。一个本应当承担起责任的人,不管是基于什么考虑,是个人懦弱还是社会压力,抑或是名利,不去承担责任,堵住应该堵住的漏洞,而去逃避,终究会导致别人,包括自己心爱的人,包括社会其他无辜的人去承担毁灭的结局。活下去,并且要记住。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记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