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8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1年接受英国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1988年获联合国大英百科全书奖。著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美国人的性格》等。其中《江村经济》一书被其博士生导师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性的破坏力很大,能够破坏许多身份关系,长幼尊卑,身份秩序,所以在文明社会早期为了身份分工和秩序往往会压抑性。但是原始社会对于性是很直接不羞涩的,就像动物一样。 同费孝通一样,他不认为人类社会反对乱伦是动物自发的,认为这是生育制度与社会分工的要求。从古希腊神话...
评分这是一本值得做分析阅读的好书,优点如下: 1.求知精神,把常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进行提问。 2.论述系统,有条理。 3.敢于批判,质疑权威。 4.追根问底不满足于笼统答案。 5.观察深刻,现实素材亲切生动。 6.用语质朴,易于理解。 7.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作者所见之苦难与悲天悯人...
评分看的过程一直感叹为何费老如此通透 到最后看到其经历方才明白一二 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依旧可以从中国式的家庭 社会体现 诚然费老所注意的是制度本身 目的在研究 尝试是学术性的 无论哪个地方 至今还是没有不以男女的性别作为分工的基础 而且父母也总是担负着最基本的抚育作用 在这些社会中 抚育必须是双系的 但是这双系性既然没有生物本性作保障 于是 我们在任何现有的社区中 都能看见确立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 这就是我们普通所谓婚姻 婚姻是人为的仪式 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 在社会公认之下 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种种仪式象征着各种不同的意念 有些是直接关于两性关系的 有些是有关于夫妇间经济合作的 有些是富于感情色彩及道德观念的 在这些仪式中都充分表现着宗教的色彩
评分没别的,就跪下来推荐吧
评分混合着婚姻与生育制度,婚姻与财产制度,婚姻与社会制度,值得一读。作者的一系列书都应该连贯着读。
评分磕磕碰碰着读完,比《乡土中国》门槛高一些。好几次被书中的观点惊到,比如生育是损己利人的,婚姻的意义在于抚育孩子,而父亲存在的意义在于确立双系抚育,生孩子是社会人的天职等等。细思极恐。七十多年前费老就说“成年较晚,使一辈生理已经成熟的青年男女不能不在社会的预备机构中消磨他们的青春,实行晚婚,甚至可以晚到一个时候连结婚的兴致都丧失了”,时至今日,会有多少不婚不育的男女呢?
评分爱,可能是一种社会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