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作者
(Edgar Allan Poe,1809—1849)
美国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其留世作品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他被世人尊为侦探小说的先驱、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悬念小说大师。他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美国文学史家、《诺顿美国文选》第2至8版主编妮娜·贝姆认为:“对于今天任何层次的读者,爱伦·坡的声誉都比他同时代的任何美国作家更为稳固,唯一的例外也许只有马克·吐温。”
曹明伦——译者
翻译家,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译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威拉·凯瑟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司各特诗选》《培根随笔集》等。
爱伦·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登峰造极之作!
一部关于宇宙起源及其终极宿命的壮阔史诗
一本领先于时代至少一个世纪的“美国天书”
大诗人瓦莱里 万言长序 热情礼赞
复旦教授马凌 万字导读 冷静点津
波德莱尔、科塔萨尔亲自将它译成法语和西班牙语
————————————
“我不在乎我的作品是现在被人读还是由子孙后代来读。
既然上帝花了六千年来等一位观察者,
我可以花上一个世纪来等待读者。”
“在完成《我发现了》之后,
我已经没有了求生的欲望。
我再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
————————————
《我发现了》是美国天才作家爱伦·坡最后一部重要作品,被他视为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与最后的总结。《我发现了》集天文学、逻辑学、神学、美学为一体,探讨了宇宙的本质、起源、创造、现状及其命运,既是“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又是“一首散文诗”。《我发现了》以优美灵动的诗一般的语言,全景式地展现了爱伦·坡浩瀚而深邃的宇宙观(其中提出的诸多观点,更与“大爆炸”“热寂说”“黑洞”“反物质”“多重宇宙”“熵”等现代天文物理学理论不谋而合),读者可借此更进一步地了解他的艺术观,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他的其他诗歌和小说作品。
————————————
1923
坡在这些数学基础上构建起了一首抽象的诗篇,这是一个罕见的对物质和精神本原进行全面阐释的现代典范。
——保罗·瓦莱里
Poe a bâti sur ces fondements mathématiques, un poème abstrait qui est un des rares exemplaires modernes d’une explication totale de la nature matérielle et spirituelle.
— Paul Valéry
1934
出自一个卓尔不群的独立头脑的美妙成就。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Eine schone Leistung eines ungewohnlich selbstandigen Geistes.
— Albert Einstein
1950
选择最古老的诗歌主题,并用完全当代的方式来处理它,或者说在十九世纪用英语来呈现赫西俄德和卢克莱修在许多个世纪前用希腊文和拉丁文探讨过的话题,这是一个极其大胆创新的想法。
——W.H.奥登
It was a very daring and original notion to take the oldest of the poetic themes and treat it in an absolutely contemporary way, to do in English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hat Hesiod and Lucretius had done in Greek and Latin centuries before.
— W. H. Auden
1971
在可能是《我发现了》中最美的那一段文字里,有那么一瞬间,我们因无限而感到晕眩,因为,我们正和爱伦·坡一起,用超越人类的眼睛,用超越诗意和精神张力之极限的眼睛,望向那断裂的边缘。
——胡里奥·科塔萨尔
En el pasaje quizá más hermoso de Eureka, se tiene por un instante un vértigo de infinitud, porque junto con él estamos mirando con ojos más que humanos, con ojos abiertos en el límite de una tensión poética y mental al borde de la ruptura.
— Julio Cortázar
都说爱伦坡的文字有种难以捉摸的玄妙,也不明白为何作品的结局往往都是死亡和毁灭。只有了解了爱伦坡的宇宙观,才能真正地了解他的艺术观,和理解他的作品为何总是如此灰暗。 《我发现了》这本书是爱伦坡人生的巅峰之作,被后世誉为“美国天书”。既然是天书就避免不了它晦涩难...
评分关于《我发现了》 ——法文版序 〔法〕保罗·瓦莱里 王秀慧 译 致吕西安·法布尔[1] 那时我二十岁,坚信思想的力量,受着存在与否的异样折磨。有时我感到自身力量无限,但它们在困难面前却低了头;实际能力的不足让我感到绝望。我表面上忧郁、轻率、随和,底色却很坚硬;蔑视时...
评分“你全部的随从,飞过有月光的天空—— 散开——像萤火虫在西西里的夜晚, 然后飞向另一些世界在另一个白天!” 爱伦·坡在《阿尔阿拉夫》的这段诗行下有一段注释,指出引起他注意的、萤火虫聚集成一团后又从中心向四面八方飞散出去的行为,这点点萤火飞舞旋转的玄妙情景竟使我...
评分 评分这本书很是让我心动,在想读时我写下这样一句话“ 人这一生无非两个使命,一个是探索宇宙未知,一个是认识真正的自己,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完成其一。” 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艰涩得不一般,几乎很多语句要多读两遍才能理解,还是喜欢得不行,找到当年看考研政治的感觉...
豆友抽奖获赠。以文学语言描述宇宙大爆炸,当时是太超前了,相信真理不是靠演绎得来,而是靠直觉~不过现在读起来还是会觉得有些尴尬。。。我们可以把物质视为一种手段——而不是种目的。我们已看出它的意义包含在它的扩散之中,随着回归统一性的实现,这些意义也就荡然无存。绝对合并的万球之球就会没有目的:——所以它片刻也不能继续存在。物质既然是为了一个目的而被创造,那目的达到之后它无疑也就不再成其为物质。让我们尽力去领悟,物质终将消失,而上帝仍将是一切之一切。每颗心灵都是它自己的上帝——它自己的创造者:——总而言之,它证明上帝——那个物质和精神的上帝——现在只存在于扩散于宇宙之间的物质和精神中;而这些扩散的物质和精神之重聚将不过是那个纯精神和独一的上帝之复原。
评分坡浪漫的溯洄、想象的发轫、思想的辨异,在这本书尽得所见。当然博学多识的坡,这本书阅读门槛就摆在那,短短7万字读了好久好久
评分接到CIP中心的电话,问我这本书怎么分类。我坦言,我也说不清楚,因为这是一本文学和科学的杂交(它有两个副标题:“一首散文诗”和“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但是最好别分到科学类别里,它本质上是部文学作品。(哲学?也不对。)也别分到诗歌里——他说散文诗属于诗。那就分到散文里吧——他说有“散文集”这么个分类。但是这不是个集子,只是一篇长达七万字的散文啊!挂电话时,约定以散文来分类。具体怎么分的,CIP下来就见分晓了……
评分真的是靠自己的常识建立整个世界观啊,尽管我更相信实验和推论得到的结论,而不是空中楼阁的想象,但是优秀的哲学体系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这种优秀的哲学大多是天才灵光一闪的基因优势,我等平凡人就看看他们的著作捕捉一点吉光片羽吧。
评分这是一部恢弘的艺术作品,结合哲思与诗意(并非是那种为了诗意想象力而将先入为主化为理所应当的诗意,而是完美作品呈现的浪漫美感)并存,天使都会为之起舞。全文逻辑严谨,不要试图妄想跳过某一段,甚至某一句,否则注定之后的逻辑会迫使你乖乖返回偷懒的地方,理解后才能继续跟着作者构建步骤推演下去,即使按此法读来不少于两遍,然则所达到的理解程度最多算是“懵懵懂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