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他以其无比渊博的学识、才华横溢的文笔、惊世骇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现代主义、权力分析与社会理论、新文化史、刑罚史、身体史、性史、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以及文学与艺术批评等各种时代思潮。其主要作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词与物》《性经验史》“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等。
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1
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这部双性人的自传以感情充沛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孩经受的折磨和动荡,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男性绝望的苦涩。
1978年,在研究性史的过程中,福柯发现了这名“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把这部自传连同那些讨论“真实性别”所依据的医学和法律文件一同编辑出版,并附上一篇重要导读,阐释了双性人的身体如何成为话语/权力管控的对象。福柯借助“无确定性别”的快感概念,回应了19世纪以来医学和司法要求确定“真实性别”的做法。
正如后记而非福柯所言,在探索真实性别的过程中,是巴尔班本人在将自己的性别“真相”强加给世界。纯粹的生理欲望让他/她逐渐意识到了自己作为blacksheep的存在,但是他渴望寻找关于自己的“真实”的观念又何尝不是在社会话语中建构起来的——完全封闭的Lesbos毕竟是不存在的。...
评分文/埃里克·法桑 埃里克·法桑,社会学家,万森纳-圣德尼-巴黎第八大学政治学系、女性研究和性别研究中心教授,社会问题跨学科研究所(IRIS)、巴黎社会学与政治学研究中心(LabTop/Cresppa)研究员。 像米歇尔·福柯这样常驻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人,发现《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
评分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 1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 1838年11月7日,一名女孩出生于法国西南...
评分一名品学兼优的女性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觉自己应该是男性而在追求成为男性的过程中走向自杀的故事 女性:生来被给予的性别(法律登记为女性) 性别被误解:双性人的生理特征 真实性别意识苏醒诱因:青春期两性情感的萌发 追求真实性别走向自杀的原因:从女性走向双性人再走向男...
评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竟然是马歇尔福柯亲自编著的,对比了各类真实文本,从多角度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9世纪末一个双性人的精神世界以及面临的客观环境,并提出了让人深思的疑问,权力架构的人类世界,真正的自由选择究竟能有几分?喜欢探寻人类精神世界,更加透彻认识自我的小伙伴...
从理论学习的意义上讲,这更像是本导读。福柯的前言、巴尔班自述、医生论文、演绎小说、后记评述,几者对读,喟叹啊喟叹。「它颠覆了所有自然的和人的法则。家庭的大门向你禁闭。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丑闻,年轻的处女、羞涩的青年为它脸红」。一百五十年过去,我们要做的或正做的,恰恰就是这种颠覆(这个词还巧合似地合上了后发的无数性别理论)。这固然是在对抗一种性别观念,更是在对抗话语和权力。从保留自己的发声系统(日记/微博/朋友圈)开始,再以发声表达的能力武装自己。不要放弃,不能停止。
评分一种无人与之相交的平行人生。我认识一个双性人,他的出生对他的父母家庭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直至今日依旧讳莫如深。他的父母抱着赌命的心理给襁褓之中的他选定了一个性别。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选对了,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如果当初选的另外一个性别呢?他又要怎么活下去?
评分咳咳,下个月上市
评分人们在表彰福柯的洞察力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作为同性恋的福柯对这本自传所寄予的期望,即通过对巴尔班的发现来展示性别的不确定性,从而透过权力控制的缝隙为自身的学说和性向正名,对抗世俗权力可有可无的正确,本身就是追求“自由” ,但这种自由是否意味着新的异化,还有待探求。
评分还是要持续表达和记录,用语言,到凿穿语言、律法和真相的程度。(本书每个人都在通过阅读文本反文本wow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