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自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冯友兰
出品人:
页数:427
译者:
出版时间:2008-4
价格:4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069791
丛书系列:人民文库
图书标签:
  • 冯友兰 
  • 哲学 
  • 自传 
  • 回忆录 
  • 传记 
  • 历史 
  • 中国文学 
  • 国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三松堂自序》为冯友兰86岁高龄口述完成,在冯老众多著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的年代都有生动的记述;二,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自己学术道路,剖析了学术思想变迁;三,《自序》可看作一部“忏悔录”,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放弃独立思考,人格上失去自我的可悲际遇加以真诚的解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很多学界人士,特别在当今学界,大学校园里的人,都非常鄙视冯友兰先生的人品,质疑其人格,愚以为,无人能像冯先生一样,在中年时期,内心自我批判,在晚年时期,坦然公之于众接受批判并与大众交流批判。 对于中国哲学,他是承上启下,并且眼光如炬,能够看见哲学未来的人。 ...  

评分

评分

把自己博克的这篇“乱写一气”转过来吧。 其实是上个周末看的一本书《冯友兰自述》,偶看书比较慢,连着看了三个晚上,前两天都到夜里快三点了,最后一个晚上,看到了两点,终于看完了。掩卷深思,感慨良久...感慨着感慨着,竟然就这样睡着了,半夜三点半又突然醒来,才发现...  

评分

做人做事有三个境界,自然而得为上,刻意图之为中,迫于形势为下。 冯友兰先生做学问,由中而上,由上转下; 先生做人,本想自然而得取其上,于是并无苛求,自然失之于中,实际往往迫于形势,碍于情面,最终取乎其下。 说做学问。 二三十年代...  

评分

说到中国哲学史,不得不提的是冯友兰老先生。虽然对于他的人品及处事世间褒贬不一,然而在那个被迫放开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思想开始冲击中国社会的过渡阶段,他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三松堂自序》自198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后再版多次,作为他本人亲述的自序...  

用户评价

评分

反映清末民初的那段历史常有闪光之处,相反新中国以后,恐怕难得全貌;真正的学者总是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厄,我上次新写了一段呢,丢了...下次再补吧...)

评分

冯先生在自传中,自己对贞元六书评价很高,六书确立了他的哲学体系,那时他刚40岁出头,真是哲学天才。后来被卷入历史洪流,遭遇令人唏嘘,所幸老先生将自己的切肤之痛化为哲学思考,撰写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第七卷尤为重要,有深刻的反思。很多人为先生后半生的表现感到惋惜,但老先生独特的历史体验,是港台新儒家所缺少的,所谓心中有痛,笔下才有文,他反思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让我们后人知道应当避免什么。

评分

反映清末民初的那段历史常有闪光之处,相反新中国以后,恐怕难得全貌;真正的学者总是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厄,我上次新写了一段呢,丢了...下次再补吧...)

评分

多年前读过,十几年后重读

评分

看的是98年的旧版,装帧较此版为好。冯友兰的文字很朴实,娓娓道来,很好看。通读全书,就数第三章最令人不耐。不仅理难服人,且让人有种智商不在线的错觉。一个以哲学安身立命的人,最终没能扛住政治强权的洗刷之力,时过境迁,字里行间,依旧留下深深的印痕。令人心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