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为冯友兰86岁高龄口述完成,在冯老众多著作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一,对自己一生经历和生活的年代都有生动的记述;二,作为卓然自成一家的哲学家,这里描述了自己学术道路,剖析了学术思想变迁;三,《自序》可看作一部“忏悔录”,对自己在过去三十年间接受批判、自我批判、改造思想的过程中,放弃独立思考,人格上失去自我的可悲际遇加以真诚的解剖。
大一时不知哲学为何物,选读了冯老先生的《新原人》、《新理学》等书,阅读越困惑,哲学就是这样子的吗?后来听了一些西方哲学史的课程,才对哲学这门学科有了一点了解。现在想来将冯先生的书作为一种哲学来读,似乎是不太合适的。没有太过仔细的读冯先生这本《自序》,困难、...
评分研究哲学的人,通常都比较看通世界上的人事万物。所以做人就有点像红楼里的宝钗,懂得乖巧。冯友兰就大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不仅在他对待不同政局政治之间表现得明显,在学术上也是如此。 中庸中庸啊,只是明灯恐怕还是有的,只是他在心里罢了。
评分冯先生90大寿的时候,曾邀请梁先生,梁以冯曾“谄媚江qing”为由断然拒绝。冯与江的关系,冯已在自序中说明。网上经常看见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少是有失偏颇的。这里我把书后附录的年谱摘录一段,是冯90大寿期间二人来往的记录,对感兴趣的朋友或许是个不错的材料。 ----------...
评分周质平在《光焰不熄》里提到冯友兰晚年的自序,评价说他这本书还算通。兴致勃勃买来一看,失望透顶。 除开拉了一遍自己的简历外,没有什么东西了。哲学家的深刻完全没有,搞得还是49年来接受的那一套马列,作为哲学家,他的思想早就死掉了。原以为到老会清醒些,没料到仍操着老...
评分好读老人书。 本书讲述冯氏身世、学问和教育事业。 为自序如对镜自照,所见必不完全。然老人多经验,少浮辞,足以弥补之。 传记是史一支,冯氏历经丧乱,兴学参政,以史观之,极有价值。于近代之学术思想史多有涉及,评及胡适之书,顾颉刚之史等,亦多可鉴。其中或有春秋笔法,...
反映清末民初的那段历史常有闪光之处,相反新中国以后,恐怕难得全貌;真正的学者总是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厄,我上次新写了一段呢,丢了...下次再补吧...)
评分多年前读过,十几年后重读
评分有一群民国时期走入新社会或没活到新时代的文人学士耳熟能详,但知之甚少,冯友兰是其中一位。于是对这些人的传记兴趣昂然,但读后……。社会,哲学,大学,展望。以及除了冯本人自述他人记录下的内容后,又加上了几十页他人补述的年鉴,对于他生病,家人聚会,他人来访等等记录的很详细。读完全书,最深刻的是他有一个开明会教育的妈妈。
评分冯友兰先生的自传,比较喜欢看清末帝制时期,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这几章,另外觉得写大学从北大一直到西南联合大学也很有意思,明志这一章能看得进去。感叹老先生九十多岁,已经快走到生命的尽头的人,还一直写日记纪录生命的历程,值得学习。
评分世界乱,书桌不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