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爱,也就是说到“我与你”的关系。“我与你”,是直接的面对、聆听和交流,与第三者无关。讨论的对象,可以是至高的上帝,也可以是爱情。
本书是其对"关系"哲学的系统阐明,被视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财富。指出"我-你"关系为枢机的"相遇"哲学,是为了阐释宗教哲学的核心概念-超越-的本真涵义,澄清基督教文化的根本精神-爱心。
1.马塞尔·普鲁斯特 感官主义者:非意愿记忆;非意愿记忆是一种身体记忆,意愿记忆是一种大脑记忆。 2.吉尔·德勒兹 无器官身体与生成:大脑/身体的反逻各斯。 3.夏目漱石 《草枕》:非人情—“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4.费尔南多·佩索阿 阿尔伯特·卡埃罗:感觉主义。 ...
评分一本好书,影响很多人。唐崇荣有对它有介绍,特别提到,语言清新简明。 但翻译者实在太自作聪明了,将太多人文的造作和禅宗的神秘硬生生杂糅进一个基督教传道者的作品。 “真实的观照转瞬即逝;那原本藏匿在相互玉成的神秘中之自然人生现在又可被描述、割裂、分类,即沦为自然...
评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评分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一切的分量都很轻,但硬要从这些生命之轻中选一个出来,我想最有意义的是经验。以前我一直这么回答别人。 但根据布伯的观点,经验,产生的是“我-它”关系。于是我在想,我所谓的经验是指什么。 似乎说成是深层的体验更确切些。 手机上记下书里一...
评分认识这本书,是因为我喜欢的几个大腕——欧文·亚龙、朱瑟琳·乔塞尔森、肯·威尔伯——都在他们的书中援引到这本书及其作者:马丁·布伯。 译者大概是老派的知识分子,文风喜带着古意的华丽雄壮。作者谈的是相遇,然而透过这本书与作者的精神相遇,已不是件...
床头书
评分似懂非懂。布伯不比本雅明好懂啊。发现犹太人的文字中都流淌着一种神秘气息,难道真的有民族精神一说吗?不知道为什么,我对犹太历史文化的兴趣,多过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兴趣。
评分作为原初词的“我与你” 相遇 对话 现时 皈依 真性活动
评分晦涩难懂,不知是作者问题还是译者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本来以为是哲学书,结果发现作者不过是想说万般皆下品,唯有信教高。(不看简介害死人啊 ><
评分看到翻译然后想看原文,第一章有意思,第二章勉强能看,第三章…… 算了,凡真實的人生皆是相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