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你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哲學 馬丁·布伯 宗教 馬丁.布伯 我與你 德國 心理學 心理
發表於2025-02-23
我與你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非常好的書,好多年前一氣嗬成的看完。人和上帝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人和動物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都可以升華轉換為我與你的關係來進行精神上的對話~
評分“我—你”之原初的先驗根基(關係世界)——“我”之統一完成——“我—它”主客對待的功利境界(經驗世界)。非有二重世界,而是人執持二重態度。“我”在二重態度中截然分立,人於“我—你”與“我—它”二重世界間流連躊躇。“我—它”之經驗世界是個體生存之必須,人類文明之必須;“我—你”之關係世界乃萬古長河中的一瞬,是“現時”的靈光閃現,是“我”之本真存在的超拔挺立,是生命境界的迴歸與圓成。但“你”是不可分析的,“我”隻能在關係中,在行動中等待,等待“你”的蒞臨。真實人生就是“我”與“你”的相遇,以生命的整全形式彼此相遇。“你”可以是自然,人,精神。無數的“我—你”之延伸綫交匯於一個終極的、靜默的、無可言述的“你”之原點——“上帝”。布伯反對“自失”與“自聖”兩種超越路徑,而應在此岸人生領承神聖人生。
評分看不懂,不敢評分
評分我們討論愛
評分看到翻譯然後想看原文,第一章有意思,第二章勉強能看,第三章…… 算瞭,凡真實的人生皆是相遇。
馬丁·布伯(1878—1965)是現代德國最著名的宗教哲學傢,宗教存在主義的主要代錶人物,由於其學說對於二十世紀人類的精神生活産生瞭相當深刻的影響,因而被視為當代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傢之一。
我們討論愛,也就是說到“我與你”的關係。“我與你”,是直接的麵對、聆聽和交流,與第三者無關。討論的對象,可以是至高的上帝,也可以是愛情。
本書是其對"關係"哲學的係統闡明,被視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財富。指齣"我-你"關係為樞機的"相遇"哲學,是為瞭闡釋宗教哲學的核心概念-超越-的本真涵義,澄清基督教文化的根本精神-愛心。
就像是和一位最好的牧师的会面,也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没怎么读过哲学书,看见那拗口的句子就头疼的我,能看这本被武志红老师称为“翻译及其晦涩”的书且喜爱它,我也诧异。 原来,从前以为一定的事情,是可以变不同的。 一向不喜欢背定义,或许因为这个,对哲学中诸多名词甚...
評分在《我与你》里面,我们几乎看不到犹太教的痕迹,“对话-关系哲学”和“对话式的上帝观”完全是站在人类的高度上分析和解决人类共同的精神课题。但我们必须看到,犹太教信仰传统是布伯思想的历史根基,布伯的思想是他将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精神与其他东西方伟大精神传统相融合...
評分翻译即为格义,诚然如是。 布伯的原文,绝不至于楼上某些评论者所说,如海德格尔晦涩,简单,跟尼采的格言体很像,虽然不能说是口语大白话,但是也非康德那种经验哲学术语,否则对于当今思想界的影响不会那么大。 难在汉语转化上有先天不足。现代汉语的产生本就有其历史原因和...
評分布伯的行文风格既有海德格尔式的艰辛晦涩,思想又有舍斯托夫之神韵。同时他认为尼采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忠实于实在。书中两次提到尼采,对尼采的评价似乎不低。 在“它”之世界,因果性君临一切。因果性在“它之”世界具有无限统摄力。------p70. 这句让我想起舍斯托夫所指2×2=...
評分1.马塞尔·普鲁斯特 感官主义者:非意愿记忆;非意愿记忆是一种身体记忆,意愿记忆是一种大脑记忆。 2.吉尔·德勒兹 无器官身体与生成:大脑/身体的反逻各斯。 3.夏目漱石 《草枕》:非人情—“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4.费尔南多·佩索阿 阿尔伯特·卡埃罗:感觉主义。 ...
我與你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