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壟斷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社會學 傳播學 技術 文化研究 技術史 哲學 文化史 思維
發表於2025-02-16
技術壟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這本在所謂的“媒介批評三部麯”裏麵應該說最成熟的,也可能是因為這本是時間相對最近的一本吧。其實除瞭這本書題目的部分,還擴展說瞭很多其他方麵的內容,不過也有部分和之前的兩本有內容上的重復。
評分尼爾·波茲曼在電視時代寫的書,但每個字都適應今天的社交網絡時代,會令人想到,1992年的讀者可能有我們今天這麼深切的體悟嗎?
評分優秀的思想傢的理念都是超越時代而存在的,尼爾·波斯曼在計算機技術還不甚普及的1992就指齣瞭技術壟斷對社會發展的負麵影響。他指齣新技術改變我們興趣的結構:我們思考的對象要變化。新技術改變我們的符號:我們賴以思考問題的符號要變化。新技術改變社群的性質:我們思想發展的舞颱要變化。技術壟斷客觀上促進瞭唯科學主義偏見的興起。實際上,科學、社會研究和想象力豐富三者都是人們解釋個體經驗的嘗試,隻是三者賦予“真理”的意義不同,並沒有優劣可比性。《技術壟斷》拒絕嚮技術低頭,時至今日,其中內涵思想朋友不少值得世人警醒。
評分波斯曼真的很有遠見,至少他在92年就洞察到瞭技術會給人帶來的弊端。每一種技術都是利弊存在的産物,人可能淪為信息的奴隸,深以為然,現在新技術的本質不就是吸引時間、注意力嗎?在瑣碎的時間中,娛樂至死。
評分底層觀點仍然是:每一種工具都嵌入瞭意識形態偏嚮,而當我們接受一種新的工具或技術時,我們的生活和思想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波茲曼的這本書,仍是是在唱反調,他當然承認技術好的一麵,但也在提醒過度依賴技術,以及唯科學主義可能造成的後果。其中很有啓發的一點是,技術壟斷對符號意義流失的影響。
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紐約大學教授,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精神領袖,研究領域橫跨教育學、語義學和傳播學,弘揚瞭麥剋盧漢、伊尼斯開創的媒介環境學,推動其進入北美傳播學主流圈子。存世著作共25種,包括獨著13種,閤著10種,閤編2種;其中《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技術壟斷》並稱“媒介批評三部麯”,已經並將繼續在中國學界産生持久的影響。傳世論文200餘篇。1986年獲美國英語教師學會授予的“喬治•奧威爾奬”,1988年獲紐約大學傑齣教授奬。
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傢、資深翻譯傢。著作和譯作共80餘種,約2 000萬字(著作85萬字,論文約30萬字,譯作逾1 900萬字)。代錶性譯作有《理解媒介》《數字麥剋盧漢》《裸猿》《媒介環境學》《人類動物園》《親密行為》《軟利器》《菊與刀》《群眾與暴民》《烏閤之眾》等。
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並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麯”,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製度的負麵影響。
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係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麵,是為瞭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在 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於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治文化階段,技術嚮文化發起攻擊,並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治。
本書揭示瞭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並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嚮技術投降。
2003年,这本书的作者波兹曼去世。 2007年,这本书在中国出版。 2010年,如果不是考研失利,我也许不会阅读这本书。 直到现在我仍然愤恨不平,奋斗的学校并非在学界绝对一流,指定书目却着实让科班生大费脑筋。麦克卢汉,波兹曼,梅洛维茨,三位一脉传承下来的大师译著,偏...
評分 評分 評分在“媒介批评三部曲”的前两部中,电视媒体是波兹曼论点的箭丛直指的靶心。如果从第三本《技术垄断》的高峰回望前两本著作,我们可以说他只是在电视的磨刀石上小试牛刀而已。 有人说,这本书之所以取了个故作耸人听闻的名字——《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乃是为了矫枉过正...
評分技术是双刃剑、浮士德的交易,利弊皆有,毁誉参半,既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也是潘多拉打开的盒子,既给我们馈赠,又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每一种技术都即使包袱又是恩赐,不是非此即彼的接货,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 波兹曼将人类的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
技術壟斷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