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福柯称此书为“我的第一部著作”,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则将《规训与惩罚》描述为福柯的关键文本,认为它影响了19世纪监狱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该书自出版以来,在哲学、政治、历史乃至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灵感的源泉。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景敞视主义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权力对肉体的规训形成了一套微观的知识运作模式,监控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一)权力的微观化 肉体与权力是贯穿《规训与惩罚》始终的一对基本范畴。在权力对肉体的规训历史中,肉体的意义在...
评分(应学校读书会的要求而提交的读书笔记,啦啦啦) “如果这意味着写一部关于现在的历史,那才是我的兴趣所在。” ——福柯 作为《惩罚与规训》的读书笔记,在本文的结构上将会不同于原书安排的结构。这意味着本文将不按照原书的结构顺序依次概括、解读,这毋宁说是一种对原作...
评分文明史的演进路向始终呈现出放射的态势,为积极自由的抗争与为消极自由的筹措是其中确然存在的一条。无论是寻求个人权利抑或制度保障,一以贯之的形态终不过是专制君主与黎民黔首、知识精英与普罗大众、权力阶层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博弈。 在这种以权力为核心的博弈中,治理与被治...
评分福柯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揭示了这样一种现实:无论如何,我们都处于权力关系的运作中,规训与惩罚的变迁,就是权力作用于人之手段的变迁。规训及惩罚,它既将每一个人作为机器中不停运作的齿轮,又不时地往里面添加上好的润滑剂,让你察觉不到它对你日复一日的打磨;它不是彻底的理性“设计”,而是现代化建造的必然结果;它不是人们对于“自由”的追求或反抗“暴力”的产物,而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稳定的内在革新;它也不是对某种行为的“补偿”,而是对行为的创造性“修正”。这种温和的“修正”,起到了比暴力的“抹杀”更好的调教作用,它最终的指向还是致力于创造人——他们终于对于权力心悦诚服地顺从。
评分囫囵吞枣地翻了翻。本以为极其难读,没想到有点好看,一开头就被吸引住了。走出以折磨肉体为形式的、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如何悄无声息却无孔不入地规训人的灵魂。后边全景敞式监狱模型的构建颇具想象力和洞察力,跟现实社会很贴切。
评分重读
评分从古代的酷刑到如今的规训,披了一层人道主义的光辉下,内核并没有改变。不过是,对特定群体和个人的从宏观到微观、从肉体到精神、从割裂的到整体的,辅之以心理层面的控制与驯服,进入了无形的权力震慑之中,是一种高超的技术。 不止刑罚、监狱适用,不得不承认它普遍存在于各种群体和社会制度之下,而这也是必然的。
评分20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