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梅洛-庞蒂极大地促进了胡塞尔及海德格尔所开创的现象学传统在法国的传播和发展。他对绘画艺术、文学等亦有精深独到的见解。1952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45年出版其代表性著作《知觉现象学》后,又陆续出版《人道主义和恐怖》、《意义与无意义》、《辩证法的历险》、《符号》等哲学著作,还有一些著述和讲稿在其去世后经整理出版,如《眼与心》、《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世界的散文》等。
1948年9-11月,梅洛-庞蒂应邀于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做了关于知觉主题的七次演讲,本书根据其广播稿录音整理而成。
演讲所探究的主题,其核心不仅是梅洛-庞蒂的哲学,而且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现象学。梅洛-庞蒂否定了这样的观点:知觉是不可靠的,倾向于扭曲我们周围的世界,反而主张知觉与我们的感觉是不可分离的,我们正是依赖于此来弄懂这个世界。
通过对一系列主题——关于科学、空间、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动物的生命以及艺术——的精彩见解,梅洛-庞蒂探究得出这一具有指导意义的主题。自始至终,他坚持认为,知觉从来不是某种学会了然后就能适用于这个世界的东西。他提醒我们,作为具有具身心智的生物,我们天生有知觉,并与其他动物以及婴儿一样,处于一种与这个世界产生持续、天然、不可预测的接触的状态。梅洛-庞蒂还借助于卡夫卡、动物行为,尤其是现代艺术,特别是塞尚的作品,提供了许多生动的例子。
此书是梅洛-庞蒂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这种类型的文本。在本书于2002年出版之前,梅洛-庞蒂发表的文字要么是正式的哲学论著如《知觉现象学》;要么是论文集如《意义与无意义》、《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符号》等。就此而言,本书意义非凡。此书承前启后,提领着梅洛-庞蒂...
评分一共七讲,百来页。第一讲的出发点和胡塞尔类似,还是针对现代科学提出疑难,通过指出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引出知觉世界。 第二讲,具体通过艺术(尤其是绘画)来讲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关于空间的思想转变,这部分其实和《非理性的人》中“现代艺术的证言”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自...
评分 评分梅洛-庞蒂《符号》,姜志辉译 也许,任何社会新闻都不可能引发深刻的思想。我回想起在法西斯意大利,热那亚车站,我看到一个人从路堤的上面掉进轨道。人们蜂拥上前。人们想抢救受伤者,但“铁道卫士”冷酷无情地阻止人群。受伤者的血可能扰乱治安,应该马上把它擦掉,在热那亚八月的...
评分一共七讲,百来页。第一讲的出发点和胡塞尔类似,还是针对现代科学提出疑难,通过指出现代科学的局限性引出知觉世界。 第二讲,具体通过艺术(尤其是绘画)来讲从古代到现代人们关于空间的思想转变,这部分其实和《非理性的人》中“现代艺术的证言”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自...
初次窥探梅洛庞蒂的思想。这本小册子讲的是如何用知觉去感受哲学 艺术 文学。这本书可以说涵盖涉及作者的所有思想主题:知觉为先(用我们感官和日常生活经验去感受我们的世界);知觉的世界中主体性的消失 根本不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物我两忘 (和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相反);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的人的存在是建立在他人的经验里而不是自己的意识中 ”我们都是从与别人接触之后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海德格尔关于存在是孤独的存在 抛入世界的存在相反)人不是大写(独一)的存在而是需要其他人;作为文化核心的”语言“, 能指和意指 ;现代思想的未完成性和暧昧性。这本小册子的的确确的让我再一次开了眼界
评分简明易懂,半天时间可以读完。未展开MP真正思考张力,仅作思考消闲。
评分就是几篇短文吧,谈论艺术远不及《眼与心》精彩,有现象学基础的高阶读者可不必看。
评分通俗易懂,不追究,毕竟是录音稿。1943年,是那个时代最前卫的真知灼见了。对今天的美学、认知学依然有影响。
评分能以思想家自己小书为其自身思想作导论是再完美不过的事,这本小书就是梅洛-庞蒂哲学最好的导论。也是近年读过最雅致、流畅和准确的译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