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杜继文
出品人:
页数:1367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1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049261
丛书系列: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图书标签:
  • 宗教
  • 佛学
  • 佛教
  • 哲学
  • 宗教研究
  • 宗教学
  • 佛教学
  • 国学
  • 佛教哲学
  • 汉译经典
  • 佛学研究
  • 古代宗教
  • 哲学思想
  • 佛教文献
  • 中国思想史
  • 佛典翻译
  • 宗教哲学
  • 经典注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即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这些经典累世而积,便构成了卷帙浩繁的汉译大藏经。《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与以往所出的同类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以历史说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说明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种佛学思潮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佛学本身出发,勾勒佛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以丰富的文本为基础,努力还佛学之真面目。《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上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介,其鉴定意见中说:“本成果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完全是创新的,是迄今为止此类研究中最有分量的一项成果。”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上卷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
第一章 佛教的基础教义和基础概念
第一节 佛教的世界图式:"三界"和"四劫"
一、世界的结构
二、世界的生灭运动
第二节 人类"本原"论和人生"缘起"说
一、人的"本原"和国家等级制度
二、人的"缘起"和三世因果
第三节 论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无常"、"无我"、"空"及"苦"
一、"因缘"观的开展
二、"因缘"观的缺陷
第四节 "因缘和合"和基本元素论:"蕴、处、界"
一、"五蕴"论
二、所谓"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观和价值观:"业报"与"涅盘"
第六节 通向涅盘之路:修道与道果
一、佛教实践的第一种分类:"戒、定、慧"
二、佛教实践的多种分类:"三十七道品"
三、修习的次第和终极归宿:"道阶"与"涅盘"
第七节 结语
一、生死问题
二、苦乐问题
三、自由和"无我"问题
四、因果问题
第二章 论《阿含经》--早期经典汇编
第一节 《阿含经》总论
一、两种文本的《阿含经》及其史料价值
二、传说中的《阿含经》结集和"经"的地位:"律"与"法"的原始分歧与对立
三、传说中的《经藏》及《阿含经》的原貌
四、《阿含经》所反映的佛教内外文化背景
第二节 《杂阿含经》的法相释义和基本教理
一、论"五受阴"和"涅盘"
二、论"六入"和"关闭根门"
三、论"界"、"缘起"和"法界常住"
四、论"四谛"结构
五、附记
第三节 《中阿含经》中的诸弟子和佛教走向社会
一、诸佛弟子的佛教观
二、佛教走向社会和教义世俗化
三、附记
第四节 《增一阿含经》:佛教内外发展的历史图景
一、关于《序品》和《分别功德论》
二、关于《增一》的"十一事"结构
三、"十念"与"三论"
四、业报法则向避苦求乐的倾斜
五、"辟支佛部"和佛说"三乘"
六、佛弟子群与法出多门
七、从禁欲厌世向大乘空观转变的若干轨迹
……
第三章 部派佛教概略
第四章 说一切有部的发展线索和主要论著
第五章 论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六章 《成实论》的宗空和厌生哲学
本卷结语
下卷 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
第一章 大乘佛教思潮的兴起及其一般特征
第一节 佛教向大乘转化的契机和大乘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对释迦牟尼佛的限定和多佛主义的出现
第三节 佛教理想国的创建和佛国净土论
一、东方阿閦佛国
二、东方净琉璃世界
三、西方阿弥陀佛国
四、弥勒净土:下生和上生
五、唯心净土
第四节 革新中的新偶像:菩萨
一、菩萨的早期形象
二、居家菩萨的地位和女性地位的飙升
第五节 菩萨行和六波罗蜜多
一、大乘布施及其与走向社会的关系
二、大乘戒律和大乘伦理
三、忍辱和精进的内涵及其根本精神
四、"禅度无极"和大乘定学
五、关于偶像崇拜系列和鬼神系统
六、"般若"的原义和大乘智慧
第二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一)
--《维摩诘经》与《妙法华经》
第一节 《维摩诰经》确立的大乘观念和"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一、经文的结构和风格
二、对佛弟子的全面清理
三、"佛道"原自"非道"
四、"菩萨"和"菩萨行"
五、"入不二法门"
六、"实相"及"从不住本立一切法"
第二节 《法华经》的"会三归一"和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
一、信仰的多极化和"外力"的渗入
二、《法华经》与提婆达多
三、"会三归一"与"借权显实"
四、关于"佛身"及其神力与寿量:两个译本的哲学差别
五、"开佛知见"与"诸法实相"
六、"安乐行"与"常不轻菩萨"
第三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华严经》:从"光明普照"到"入法界"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思想结构与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一、用幻想和神话构造世界、表达教义
二、有关数量和世界的观念创新
三、与教义有关的几个常用概念
第二节 光明崇拜与卢舍那佛:"智"之转化为"神力"
一、光明之与《华严经》
二、佛光普照下的万物有神论和诸神性善论
三、卢舍那佛及其与众生的关系
四、"如来身"与"化身"及"法身"的关系
第三节 "普贤菩萨"及其所说"如来性起"
一、关于"普贤菩萨"的特性
……
第四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大般涅盘经》的佛性论及其排他性
第五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四)--"如来藏"及其主要经典
第六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五)--毗卢遮那佛与密乘哲学
第七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大乘的综合与菩萨行的总结
第八章 隋唐以降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几部经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针对《维摩诘经》中的名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及后人所做的“清净人心以净化社会”的解读,该书指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  

评分

“针对《维摩诘经》中的名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及后人所做的“清净人心以净化社会”的解读,该书指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  

评分

“针对《维摩诘经》中的名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及后人所做的“清净人心以净化社会”的解读,该书指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本意是要用改变人的观念的方法,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世界现状从来都是完美的,无需也不能改变,要改变的唯有你的思想;你认为这个世...  

评分

http://jsrm2008.blog.hexun.com/22056998_d.html “宗教研究系列”主编的话 宗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从横向来看,迄今为止尚无发现哪个民族是没有宗教的。而从纵向来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过或至今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受宗教影响最直...  

评分

http://jsrm2008.blog.hexun.com/22056998_d.html “宗教研究系列”主编的话 宗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从横向来看,迄今为止尚无发现哪个民族是没有宗教的。而从纵向来看,几乎所有的人类文化形态都与宗教有过或至今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受宗教影响最直...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够好

评分

[PKU/E2-1]B948/249(上下)

评分

每次看都有收获,给人许多启发,作者对佛教经典有自己独到的认识,非常推荐。

评分

我只读了总述与大乘佛教两章,写得太详实浩繁了,是我见过相关书籍里面最好的

评分

引文颇丰,时有错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