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傅赫涅(Alain-Fournier,1886—1914),原名亨利-阿尔邦•傅赫涅,法国天才作家。他出身法国中部的乡村教师家庭,两次报考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失败后,入伍当了文书,退伍后在巴黎报刊上发表文学评论。1913年,他创作的小说《大茂那》在《新法兰西》连载,受到文坛好评,获龚古尔奖提名。1914年,他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遭遇德军伏击身亡。《大茂那》是阿兰-傅赫涅唯一的长篇小说,以奇诡的情节、田园诗般的抒情格调和深沉的悲悯情怀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天才作家阿兰-傅赫涅传世名著
法国20世纪十大必读经典之一
欧洲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成长小说
◆亮点推荐
☆ 一个可以和《小王子》媲美的纯真故事,一段让萨特、马尔克斯、凯鲁亚克、莫迪亚诺魂牵梦萦的爱与追寻之旅!
☆ 年少时谁没有经历过青涩而难忘的恋情,谁没有许下过幼稚而真诚的约定?迷惘而执着的茂那是正在成长中的你,也是成熟后曾经的我。
☆文艺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百年经典,既无师承,也无后继,它是自己给自己的纪念碑。读这一本小书,即可领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魔幻主义的精髓。
☆中国大陆市场唯一的法语直译本,原汁原味呈现原著的诗意轻盈风格;精选法国著名画家安德烈•迪尼蒙三十余幅童趣插图,勾绘失落的梦幻之地。
◆内容简介
大茂那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他永远徘徊在童年与成年之间的青春领地中……
奥古斯丹•茂那是个特立独行的男孩。他比一般同学来得高大,天生有领袖气质,常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并热爱冒险。某一天,他驾着马车想到车站接客人,却因迷路而误入一座庄园,受邀参加了一场狂欢婚礼,邂逅他梦寐以求的恋人,两人有了约定。待他回到学校后,却如何也找不到回庄园的路。茂那难以忘怀这趟奇幻之旅,遇到有关失落庄园及恋人的消息绝不放弃,甚至离开学校追踪至巴黎。执着的追逐换来情感和意志的考验,不晓得何时幸福才会到来……
◆大家评论
加西亚•马尔克斯:“不该遗忘的作品。”
让-保罗•萨特:“奇妙的性质。 ”
杰克•凯鲁亚克:“对阿兰-傅赫涅的《大茂那》,我有一种奇怪的投契之感。 ”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我想写一本综合了《大茂那》的东西。”
约翰•福尔斯:“它是我终生挥之不去的东西。”
朱利安•巴恩斯:“我以为我读它的时候已经太老了,但更可能的是,我读它的时候还是太年轻了。”
罗豫/文(谨以此文怀念我们那也许从未有过“和平与安宁”的童年) 不论中学生谈恋爱是一件多么让家长们沮丧的事,就整个人类历史来看,与其说现在中学生谈恋爱是“早恋”,毋宁说是激烈的社会竞争强迫人们“晚恋”,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将自然的快乐定为非法的同时,...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初恋和成长的浪漫诗小说,集诗意与叙述于一体,其中游园会的部分,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想起奈瓦尔的《西尔维娅》,只是没有那么多的闪回。而莫纳所经历的游园会,在后续被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揭开了层层面纱,这种叙事技巧也快成了作者的风格了(虽然他只写了一...
作为文学作品来说有瑕疵,伏笔伏得太多导致第三部分照应起来的时候显得匆促。大茂那在某个程度上代表了一种难以两全的个人担当,而且在世俗看来难以理解,这个形象塑造是成功的。对索海尔的着墨不够,所以第三部分看索海尔的一些情绪自陈时难免感觉有些突兀。译文流畅并且注释用心,是本书最主要的加分项。
评分马马虎虎
评分在追尋桃花源的漫長旅途中,他將它忘記。 再見面時,他已不是那個一心只有桃花源的單純孩子,他心裡有了承諾,有了內疚,有了過往,而桃花源也在世事無常中破敗凋零。於是他為了修補它,又一次離開它。 //伊馮娜更像是一尊女神像,一個象徵和標誌。//一二部鋪墊太長以至於第三部的眾多轉折和呼應有些倒豆子般的感覺⋯⋯
评分少年啊,漂泊是你的征途。
评分阅读的时候好像隐隐听到了风笛或口琴的声音,乡村里凉风乍起,青春被吹散在风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