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关注一个“非法”的“社会事实”:在充满盗版和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进而影响公共想象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如何理解这种法律视野中的“悖谬”,以及悖谬背后传统的法律想象与新技术生产之间的张力?本书通过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的梳理,探究了著作权之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影响,法律与社会运动背后的焦虑,以及制度讨论的社会建构性意义。
网络文学与可能的历史(节选) 我要从一则古老的传说开始。 查理曼大帝晚年疯狂爱上一个日耳曼姑娘。后来那位女子萧然逝去,国王命人将她那敷过香料的遗体搬入寝宫,寸步不离。杜宾主教惊惶于这骇人听闻的情欲,怀疑有魔法在作祟,坚持检验尸体,并在这女子僵硬的舌头底下,发现...
评分 评分抄袭、洗稿、融梗,大量的负面批评,这是网络文学面临的尴尬,另一方面,追文的读者依旧热闹簇拥,风生水起地为“大大”(网文作者的昵称)们打call。怎样认识、理解网络文学独特的生态环境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储卉娟的《说书人与梦工厂...
评分看到一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阅读这本书对我而言过于痛苦。 直接原因就是:我无法想象,我也难以置信,一位女学者的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竟然可以几乎将中国女性网络文学社群的阅读和写作史排除在外。 这不是中国网络文学,这是中国网络男频文学。 明明网络文学这个领域,从一开...
评分很多严肃的哲学终极问题,常常能在网络中得到充满戏谑又不乏洞见的回答。“人类的本质是什么?”网友们得出的答案是“复读机、柠檬、鸽子和真香”,意为人类总是会重复他人、嫉妒他人、难守约定、自我打脸。既然无法避免复读机式的重复与模仿,那么“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
这写法看得很堵心,总想这个大题材,却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
评分问题的提出,法律社会学和文学生产并行的两条分析思路,特别有启发性~换一种视角看待网文圈的抄袭融梗指控事件
评分中国网络文学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也是互联网公共空间发源和展开的历程。之前对网文不太了解甚至有些偏见,这本书让我明晰许多,希望网络文学在国内一度的繁华鼎盛不只是昙花一现吧。(ps导师的书,反正就是非常喜欢,非常崇拜...
评分很想请教作者是哪位大大?如果不是圈内人,不可能有这样清晰的认知。抓点抓得非常准确。所有细节都在显示作者对研究对象了如指掌,言必中的,不务虚不落空。我想大大应是初代或次代的网络作者,至今依然活跃,假使现在没写作了,想必依然出入各网站,仿佛低调的学者型的江湖百晓生。这是一部极其严谨的学术著作,资料翔实,分析中肯。全书无一字抒情,而处处有情,因为时刻泡在里面,就是江湖一勺水。它让其他的类似论述(至少绝大多数)显得颟顸冬烘。#一个猜想,我觉得对#必须强调这是学术书,但它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了,一字一句的细读。
评分角度很巧妙,并非文化研究或网络民族志,而是从法律与制度的方面切入。伴随重要事件考察结构的历史,似乎更近乎古典社会学的方式。著作权法律及资本主义体系与新技术下的网络文学生产之间的张力。未曾经历网文那个“光荣与梦想”的年代,不知这种类型化的集体想象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空间内开辟“新的历史可能”上究竟达到何种程度。而这一可能性最终仍被固有的“铁笼”所消解。作者的论述则通向了更为宏大的主题:新的社会生产的可能,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法律制度作为一种普遍化力量在社会变迁下的改革意义。 前半部分对方法论的探讨、对著作权制度的历史化祛魅和相关文学理论的梳理也很有价值。 网络文学研究在作者的逻辑之外仍有很多的空间:文本背后的想象追溯,去年审查收紧后的国家-社会视角。 /是富有感情又不妨理性的社会学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